顧航和聯盟的高官們,為黑箭星設計了一套又一套的政治制度方案和經濟發展方案。
但這些東西之中,很多都不是馬上能見效的,反而是需要長期執行,需要耐心的。
比如完全掃除掉‘貴族’、‘地主’這一階層;
比如人口素質教育;
比如複製聯盟的體制完全在黑箭星執行下去……
這些長期政策,有很多在這半年的時間裡壓根兒都還沒有著手去搞,更別說見到成效了。
而對此,聯盟也是保持了足夠的戰略定力。很多事情不用急,慢慢來就可以。
另外有一些可以馬上搞的、阻力相對很少的事情,則推行了下去。
比如農業機械化,解放農業人口,建立起了三個工業中心……
這些都切實有效的解決了很多問題,也帶來了很多增益。
尤其是那三個聯盟政府直管的工業中心。在建設規格上,都是照著千萬級人口、擁有輻射五千萬人口的產業擴散鏈條的級別來建立的。雖然,一下子不可能真的容納下三千萬個工業人口,然而在半年內,這三個工業中心也由於從怒梟星運輸過來的各類裝置、技術指導,從而開始運轉了起來。
這三處還來不及在半年內擴得很大、半年的建設和生產期,也不足以讓它們在這一期稅收之中貢獻多少財富。
但毫無疑問,當時間拉得更久一些之後,它們的潛力將會逐漸擴散。
同時,這幾個工業中心由於是新建的,大量人口是透過政府指令或者經濟條件吸引過來的,沒有什麼本土勢力的殘留影響,一切從零開始,直接就可以利用聯盟現成的管理經驗來做,也算是跳出原始的封建社會的牢籠,另開天地了。
而當這三個工業中心搞好了,相關的經驗也就可以繼續向外複製了。
說白了,聯盟並不怎麼害怕黑箭星上根深蒂固的‘貴族’、‘地主’這一套封建殘餘。當生產力發展、當人民的生活快速土地上解脫出來後,那些貴族地主馬上就能感受到生產力發展對他們固有權利的毀滅性打擊。
更何況,聯盟政府還會有意的在行政、立法等多層面,助推這一情況的發生。
例如大量的人口被遷移到了工業中心,那缺乏足夠人手種植的地主怎麼辦?
只能出賣或者租賃土地給聯盟官方,建立政府所有的集體制農莊,緊接著機械化農業生產就開始了。
這會導致農業生產成本大量降低,緊接著就是糧食大降價。很多繼續維持傳統封建制度的莊園主,發現糧價跌得受不了,維持更多的農民進行生產非常虧,那就只能出賣土地或者租賃給聯盟。
這是正常的經濟邏輯。而聯盟為了催生這一切快速發生,還透過立法、執法,確立農民的獨立和解放,敢於對農民進行人身限制的、不給僱農達到他們被制定的職級的標準待遇的,就全都要遭受鐵拳。
而保證這一切能夠按照聯盟意志走下去的東西,是足夠忠誠、足夠有力的軍事力量。
蘭伯特領導的聯盟廉政公署,執行有獵魔人來做;獵魔人都搞不好的,還有軍隊。
短短半年之間,黑箭星上就已經形成了‘大勢所趨’。目光稍微能看遠一點的人,都知道,黑箭星不僅是天變了,現在地也變了,人心也變了。
在聯盟的宣傳部官員的努力之下,原本渾渾噩噩的農民們,現在也能唸叨上一兩句,什麼‘我們都是聯盟人’、‘勤勞雙手能致富’、‘帝國的子民生而平等’之類的話。
這些都是區區半年左右的時間發生的變化。
不過,聯盟政府在這半年的時間裡,還有一項重大的任務——帝國稅。
帝國稅是壓在每一個帝國世界頭上的、從來不肯放鬆的緊箍咒。
而今年,對於聯盟來說,尤其難過。
怒梟星的帝國稅一點不用擔心,早就準備得夠夠的了。
兩年時間過去了,怒梟星的稅額僅僅是一千萬稅幣而已。雖然這次沒有星區政府幫忙承擔個四分之三,要全額交稅,但以現在怒梟星的生產力,這些稅收不在話下。
如今的怒梟星,在最近兩年的時間內,人口持續增長,已經來到了六千五百萬人左右了。其中大部分當然來自於從科羅嘉3號吸收的移民。他們多數被安置在了衛興城工業中心,以及北青谷地區的機械化農業生產行業。少量則補進了其他行省中。
根據最新的資料,怒梟星的工農業年產量,已經達到了上億稅幣的規模。行星政府的財政結餘,也達到了3000萬/年的程度。
這兩年下來,差不多有四千萬的結餘(第一年沒有那麼多),交一千萬的稅當然沒問題。
而且,還不用全交滿。
聯盟中可是有怒熊軍團這支星界軍存在的。聯盟供給著怒熊軍團的花費,都可以抵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