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和夏花的到來,給知青點帶來了讓人欣喜的變化。
知青點的知青大多是城裡來的年輕人,即使在家也會做家務,但脫離農村和農田,在農村生活的時候難免有點笨拙。
而春花兩姐妹都是從小開始做農活和幹家務,懂得很多農村生活的小技巧,這些小技巧雖然農村人都知道也習慣的用在日常生活中,但對知青來說就是新奇而實用的。
因此春花她們的到來,知青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和舒適。
在春花的教導下,知青們知道怎麼利用田邊路上的野菜來做成美味的鹹菜和酸菜,知道怎麼最大限度利用知青點的自留地種植蔬菜,知道怎麼用手邊的材料製成簡單的工具。
雖然很多東西其實知青們也請教過村裡的其他人,平時也實踐過,但畢竟人家不會總手把手地教,很多東西只是看起來像實際上遠到不到標準。
比如被知青們總是嫌棄太小的自留地,感覺種的蔬菜都滿足不了知青點的消耗,弄得大家時不時要出去找野菜來充當蔬菜。
可是被春花規劃了後,自留地還是那塊小小的自留地,但種植的蔬菜卻多了很多。
這就是農民的生活智慧所在,用有限的物資創造更多的東西。
最讓蘇怡瑩驚喜的是,春花有一手製衣的好手藝,聽春花說她奶奶以前是遠近聞名的裁縫和繡娘,在世的時候覺得她有悟性就教了春花手藝,可是沒幾年就因為生病走了,她的時間又被家務和農活佔據著,布也沒有,所以都沒有機會製衣,也就沒有什麼人知道了。
蘇怡瑩發現春花的手藝還是看到她將夏花的外衣重新縫制了一遍,感覺春花只是簡單的縫制了幾下,就將寬大破舊的衣服變得合身,而且補丁還加上了簡單的繡花,有點小精緻。
她驚喜地拿過被縫制過的外衣,仔細地看了看繡花,雖然是簡單的蝴蝶和花,還是用暗色線繡的,不仔細看都看不清,但圖案有種生氣,看著很自然。
“春花,你的手藝好好哦。”蘇怡瑩眼睛發亮地看著春花,她特別羨慕這種手巧會做衣服的女生,在現代,成衣是主流,很少有定做的衣服,即使有,也是價格比較昂貴,日常根本很少見到。
物以稀為貴,手工定製就特別讓人珍惜了。
春花有點不知所措地看著蘇怡瑩的大眼睛,這眼睛可真好看,就像早晨在初陽下閃爍的露珠,閃閃發光,被看的人心裡暖暖的。
她其實不覺得自己手藝有多好,因為很少人和自己說過,在家裡也沒什麼機會讓自己去製衣和繡花,如果她在給衣服補丁的時候繡花還會被徐大腳說浪費針線,是閑著沒事做。
其實她很喜歡將普通的衣服變得更加好看,就像她奶奶一樣,大家都慕名而來找她做衣服,受到大家的喜歡和尊重。
可是她沒有機會展示自己學到的手藝,也得不到家人的認可,除了奶奶和妹妹春花,他們都認為自己就是幹活的命,還學著有錢人家的小姐做什麼繡花。
才來知青點幾天,她看到妹妹夏花的衣服又破了,忍不住從新縫制了一下舊衣服,還用繡花讓補丁不那麼明顯,妹妹也長大了,知道愛美了,穿著破破舊舊的衣服會傷心的。
但是自己衣服也就差不多換洗的幾件,沒有多餘的可以給夏花,新布料又沒有,只能讓她的衣服看上去好看點。
沒想到小知青蘇怡瑩看到了,竟然那麼喜歡自己的手藝,她意外又驚喜,從沒想過自己的手藝也能讓人喜歡而不是辱罵。
春花羞澀地搓了搓手,低聲說:“就是簡單的弄了下,不是很複雜。”
看著春花不自信的回答,蘇怡瑩指著衣服上繡著的圖案給春花看,鼓勵道:“這個繡花很有生氣,感覺蝴蝶都要飛出來一樣,春花你真有天賦。”
春花聽到蘇怡瑩的話,鼓起勇氣抬眼看了她一樣,看到她真誠的眼神,鼻子酸了下,聲音有點微顫地說:“你喜歡的話,我,我可以給你繡,你想繡什麼就繡什麼。”
“真的嗎?太好了,春花你真好。”蘇怡瑩聽到春花的話,高興地驚呼,聲音吸引了在客廳裡的江燕。
她循著聲音走到了春花姐妹倆現在住的房間,房間被收拾的幹淨而整潔。
江燕好奇地看著房間裡相對而坐的蘇怡瑩和春花,她們倆手裡正擺弄著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
“你們在說什麼呢?”她看了又看也沒看出衣服有什麼奇特的,就是感覺破舊卻幹淨,看大小應該是夏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