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衛寧宴請賓客,他坐在首位上,左右賓客除了沮授、審配和早就投降卻剛剛到衛寧手下效力的原白波軍首領郭太之外,其他都是衛寧的心腹。
郭嘉、田豐、徐晃、張合、裴徽、楊奉。前幾天已經請過冀州的眾臣,今天是在衛寧的州牧府開席,算是家宴,所以,衛寧又叫了自己的大哥衛覬一起來作陪。
衛寧成了冀州牧,衛家在河東除了留下家中忠心耿耿的老管家看守祖宗產業之外,衛寧的母親、蔡琰和其他族人都跟著衛覬一起來到了冀州,在冀州,衛覬還是沒有做官,依舊主要做經商的事情。做哥哥的,衛覬也想清楚,他要做的就是給衛寧軍事提供糧食、錢財方面的資助,以世家的身份。
三國時代,每一個強大的勢力背後都會有數個家族的支援。
衛寧現在最大的倚仗就是自己背後的家族。冀州的各個家族在衛寧到來之後,也很懂事的紛紛遞來拜帖。
冀州初定,衛寧還沒到立刻動他們蛋糕的時候,所以一個個的全部接見,一切照舊,所以暫且比較安穩。
等到戰事結束,才是對他們動手的時候。
郭嘉已經從中山郡回來,意味著中山郡戰爭的結束。最後,與公孫瓚的大戰以他的潰敗為結束。
有點可惜,因為郭嘉原來的計劃可是藉助這冰天雪地困死公孫瓚的,作為掌握冰權的謀士,他有這個資本和底氣做到。為此他寧願分兵冒著風雪,與顏良一起提前斷了公孫瓚的後路,但很可惜,最後時刻明明沒有跟著公孫瓚一同出行的劉備三兄弟突然出現,幫助公孫瓚強行鑿穿了郭嘉和顏良構成的防線。
要不是衛寧早就提醒過郭嘉等人要小心武力冠絕天下的關羽和張飛,現在顏良估計已經死在關羽手裡了。
人被救走,衛寧也沒有責怪郭嘉三人,反正他原本的目標也就是把公孫瓚趕出冀州而已,另外以衛寧對未來的走向判斷,公孫瓚逃走,也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有點期待接下來的幽州會發生什麼事情了。劉虞的兵力現在可被派遣到了渤海郡呢。
戰爭結束,就只有郭嘉返回,文丑和顏良自願領兵駐守中山郡,以抵禦公孫瓚的回馬槍。
實際上不可能有什麼回馬槍。
公孫瓚最後被劉備三兄弟帶走,手下的白馬義從只剩下不到千騎,他敢殺回馬槍也守不住城,沒有半點益處,反倒是再包圍,就真的沒那麼容易突圍出去了。
衛寧也明白顏良文丑的心思,公孫瓚已經趕出冀州了,那麼接下來的敵人就只有冀州的“毒瘤”袁紹了,他們不想和袁紹為敵,畢竟袁紹未曾虧待過他們哥倆,反倒是高官厚祿,投降衛寧已經是對不起袁紹了,再反戈一擊,那可就太不是人了。
為此,郭嘉還幫著勸衛寧,從這件事情看來,文丑和顏良兩人的人品倒是不用懷疑,至少不是兩面三刀之輩,可以安心把邊境交給他們。
衛寧沒怪罪他們,他的計劃裡文丑和顏良也本就不會被派遣去進攻袁紹。在中山郡待著也好,手下計程車兵幫著重建城市,現在是嚴冬,大雪紛飛的時間,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的百姓沒有人幫助可是很難熬過這個冬天的。
趁著這個機會,還可以招募一些士兵,為隨時可能發起的幽州大戰做準備,一舉多得。
另外一邊。
張合和徐晃返回鄴城過年,高覽留守河間郡作抵禦袁紹的守將,免得他突襲,雖然他這傢伙現在自顧不暇,得小心衛寧突襲才對。
張合和徐晃的返回,更有一種回來彙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