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兵部……”
“摺子,我來寫。”
陳三石一字一頓:“我會直接把摺子遞到萬壽宮,聽得懂嗎?”
“遵命!”
楚仕雄不得不領命離去。
鄱陽弟兄們互相對視,心中也算是鬆口氣,也紛紛告退離去。
如今。
陳三石也算是有屬於自己的中軍大帳。
但他坐在太師椅上,心裡沒有任何波瀾。
今日這千餘人留下來不算難事。
畢竟人數不多,也沒什麼高境界的武者。
但這是一個訊號。
一個朝廷從今以後要牢牢控制住北涼軍的訊號。
其實。
陳三石讀大盛史書就知道。
當年太祖開國之後,對於兵權的控制方法十分牢固。
以衛所舉例子。
最高將領的官職是都指揮使。
但都指揮使是沒有調兵之權的。
每逢有戰事發生,朝廷會臨時任命一位總兵掛帥,戰事結束後收繳兵權,總兵也會回到原來的任職之地。
這種安排可以防止武將擁兵自重,但是也會導致無法及時應對戰事,貽誤戰機。
後來戰事四起,基本上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戰亂,慢慢的就變成當地的將領只需要經過兵部批准後就能夠出徵。
如今的趨勢。
是準備在草原戰役之後改回祖制。
確實是個好時候。
南徐、東慶、西齊都有損傷,只要再把草原蠻子重創,接下來十年之內都不會有突發的戰況,就算是有臨時派人掛帥也來得及。
只是……
那他不是白打工了?
從始至終。
陳三石習武、從軍的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能夠自己決定命運。
他這些年,也算是風裡來雨裡去,南征北戰,刀山火海走過來的。
拼死拼活。
難不成真給皇帝那個老東西打工?
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打造出一支虎狼之師,然後拱手送回去?
欺人太甚。
可眼下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只能先把草原的仗打完,然後再和師兄師姐們商量著來。
總之。
無論如何,也不能把自己命,真交到朝廷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