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深海海域,方源的神識探測範圍,在水中要縮小不少。但當他貼近海面飛行,並神識全開時,仍可以粗略地感應到海底的情況。
這本是他高速飛行時的習慣,沒想到卻有意外收穫。
不知道是否錯覺,這裡的海底,地形、地貌似乎有些眼熟!
星河證實了這一點。
“導師,請看這個。”
星河隨即出示了一張圖片,正是那張由上萬片碎片拼成,年代已經不可考的“藏寶圖”。
當初在蘇州,方源在與世家子弟們聚會時,見到了一部分殘圖;後來在魔門地宮,見到了另一部分。兩部分加起來,大約復原了全圖的百分之八十。另外百分之二十,始終沒機會遇到。
不過,從已有的百分之八十中,已經不難看到大體的地形、地貌。
方源一頭扎入了大海,在海底縱橫來去,饒了幾個圈子後,終於確認,藏寶圖上繪製的地形,與此處大約三萬平方公里範圍的海底,存在某種對應關係,兩者之間至少有七分相似。
這是方源得出的判斷,而星河則立即將海底的情況,繪製成等高線圖等分析工具,透過模式識別、模糊對比等手段,最終也確認:腳下的海域,正是那藏寶圖的一部分,兩者相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圖上畫的是山脈、河流、平原……可方源無意中找到的這個地方,卻在大海深處。若非他神識強大,可以感應到海底的地形,還真不容易找到這裡。
為什麼會這樣?方源很快想到了一個可能的解釋。
地圖不知繪製於多少萬年前,當初這裡很可能還是陸地。但隨著地殼活動,海平面升高、大陸位移……
幾萬年下來,滄海都可以變桑田,那麼原本的山脈和平原,下沉成為海洋的一部分,似乎也不是很難理解的事情。
就像傳說中的大西洋城。
誤打誤撞也好,既然找到了“藏寶”之處,不管怎麼說,都要好好找一找,也許就真的存在什麼終極寶物呢?
雖然方源的“藏寶圖”缺失了百分之二十,而且現有的部分中,並沒有任何“寶藏”的標記。
但不要緊,只要確定了大概區域,方源就可以用神識“地毯式”搜尋。不但效率極高,而且只要他願意,還可以細緻入微,不錯過任何蛛絲馬跡。
只要寶藏確實存在於這片海域,哪怕是一粒與眾不同的沙子,方源都有自信把它給挑出來!
接下來,他就開始玩起了“尋寶”遊戲。
剛才他已經用最快速度,確定了這一帶的範圍,接下來,就該到精細『操』作時間了。
方源僅僅花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就完成了這項工作。
他先探索的是殘圖中缺少的那百分之二十區域。剛剛探索到一半,就發現有一處地方非常特殊,他的神識竟然無法深入,只能探查到地表淺淺的一層。
這非常不自然。
當方源嘗試轟擊那處異常之處的地下岩層時,赫然發現:以他現在的能力,竟然仍無法破壞分毫!
接下來,方源運轉玄功,真罡之力沛然發動,數十里範圍內的海底表層泥沙,便被他盡數拂到了一邊去。
於是,一層顏『色』黝黑、光滑異常的人造物質,便顯『露』了出來。非金非玉,而且異乎尋常的堅固。
這東西讓方源想到了“風雨樓”和“七修塔”,雖然材質、顏『色』都有所不同,但似乎又有些異曲同工!
這讓他既驚奇又歡喜。
難道又是什麼法寶之類的東西?
如果真是這樣,那的確值得畫一張藏寶圖,來記載其下落。
黝黑物質彷彿一整塊大岩石,鑲嵌在海底岩層中。其體積似乎也十分碩大,顯『露』出來的這一面,便足有數十里方圓。
方源繞了幾圈,仔細搜查了一番之後,終於在這黝黑的岩石表面,找到了一條“細小”的孔洞。
“細小”,是相對於碩大無比的黑巖來說的,實際上足以容納一人通行。
孔洞全被淤泥栓塞,方源好不容易才挖了進去。沿著孔洞曲折前進,逐漸深入黑巖內部,大約前行了十幾裡後,找到了一個門。
門上銘刻著一隻鸞鳥,看起來非常眼熟。
方源凝神想了一下,伸手入懷,取出了羅隱給自己的信物,“鳴鸞玉佩”。
玉佩上紋刻著一隻鸞鳥,門上也有一隻,兩者無論形象、姿態、筆法……全都如出一轍!
看見門把手上有個凹槽,方源便將“鳴鸞玉佩”鑲了進去,果然嚴絲合縫。然後伸手一推,但門紋絲不動。
方源笑了笑,加了點力氣再推,還是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