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謎案追兇 > 第二十二回 巧辨真假二十二

第二十二回 巧辨真假二十二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來信,幾乎解決了秦泰等人心中大部分的疑惑,也讓秦泰對於這裡的事情有了重新的打算和安排。

“雲翔升”,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商號,從事行商買賣。所謂“行商”,在古代就是流動商號的意思。也就是說這種商號基本沒有固定的地盤或者生意型別。他們靠販賣當地的特産到外地,賺取地方差價為生。什麼生意好做,什麼樣的生意賺錢,他們就做什麼生意。

雖然比較讓地方老百姓有點記不住,但是朝廷和地方經濟因為他們的存在有了大的發展。沒有他們貨物不會流通,南北經濟不會交流,朝廷更加不可能獲得巨大的稅收收入。對於朝廷來說,已經好多年沒有改變的農業稅收已經承擔不起國家的開支。要是加重農業稅收的話,不光老百姓要造|反,就連地方豪強也會反對。所以朝廷不得不開發新的賺錢專案。從商人身上收取高額的稅收,這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商人能賺錢當然也能支付得起比農業稅高出不少的商業稅。一旦稅收太重了,商人無法承擔只好關門歇業。那就由朝廷或者地方官員的家屬借機把商人打下來的江山和地盤吞併下來。不但對朝廷有利而且對地方各級官員自己也有利,所以大家都喜歡這麼做。商人為了賺錢,為了不放棄辛苦打下來的基礎不得不繳納重稅的同時,還要私下“孝敬”各級官員。這讓官員們更加覺得商人們有錢,做生意雖然沒面子但是有錢途。

因為商人沒有地位,又有做生意的風險,再加上各地風俗不同路上不太平,所以商人們不敢單獨行動。為了整合資金,也為了商人們的安全,這些商人們不得不成群結隊出發。既可以減少各種風險,也可以相互照顧,免得路上發生各種意外。當然了商人們不會無緣無故相信別人,更加不會把自己和一家人的未來交付給不認識的人。所以這些商人會邀請比較熟悉的人加入,同時透過熟人聘請一些孔武有力的人沿途保護。有了一定經濟基礎的商人更加會私下培養和豢養一批對自己比較忠心的手下,充當自己的保鏢兼夥計。但是更多商人僱傭不起保鏢,更加不可能培養一批手下,只好拉來自己家的親戚一起做生意。漸漸地形成了北方商團的固有模式,一個商團裡面很少有沒有親戚關系的成員或者夥計。一般都是父親帶著自己家的兒子侄子外甥和兄弟們組團出發。這些人不光是親戚,更是合夥人,遇上麻煩和危險的時候才會拼盡全力維護商團的安全和利益。

商團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但是規模和數量都不算很多。原因有多方面的,第一是因為商人地位低下。一旦有了錢的商人,都不願意再繼續幹下去,免得被人看不起。第二是因為行商時風險太大。這種風險可以歸納為五點。

第一是本錢問題。商人要做生意就需要做生意的本錢,有錢的人不會願意自己去做生意。想做生意的人大多數都需要向有錢人借錢做生意。所以這個本錢就成為了一個問題,商人不是要賣房子賣地才有本錢,就是需要把自己家的田地抵押給有錢的大戶。這筆錢要是賺不來錢的話,這戶人家就會家破人亡了。所以商人們除非有大把握,都不會拿自己家人的安危賭博。就算成功回來了,也不願意再去經歷。

第二的問題是生意型別。商人特別是行商,沒有自己固定的行業型別。所以決定做什麼生意很重要。有無數的商人因為選錯了生意行業,導致永遠翻不了身,生意徹底失敗。生意不好做,這是一個千古不變的道理。所以不是任何人都適合當商人的,也不是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賺錢的。真的絕對賺錢的行業不時被朝廷官府壟斷了,就是需要大量資金需要冒大風險才可以。一般的商人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膽量做這種大生意的。商人只好做一些本小利大,比較沒有風險的小生意。但是就因為這樣,生意的利潤就不會很高,承擔的風險卻不會減少多少。商人們每一次做生意都需要十分的小心,做到將本求利,只要不虧本就算不錯的心態做生意。所以時間久了,都會有厭倦的心態,不願意在幹下去了。

第三個問題是稅收問題。商人做生意需要當地衙門開具證明,不然就不能輕易地越過各地的關卡,更加不能和當地人交易了。沒有衙門開具的行商資格,就不能公開收購或者販賣貨物。這是朝廷和各地衙門定下的規矩,也是商人不能逾越的一道封鎖線。

要是商人私下幹的話,不但風險很大而且隨時有被衙門的人沒收所有貨物和金錢的可能。衙門對於這種不遵守規矩的商人處罰特別嚴重,一般沒收所有貨物和金錢之外,還有更加嚴重的處罰。

相傳在戰國後期宋國人因為地方貧瘠,所以許多的宋人都出去經商,最出名的商人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奇貨可居”的呂不韋。但是更多的宋人因為非法行商被各地的官府抓捕。他們不但失去了所有的收入,而且淪落為奴隸或者戰俘。趙國因為“長平戰役”,一下子少了近四十萬的男丁,不但國家生存出了問題,而且防禦也成為了大問題。為瞭解決這個大問題,為了不被敵對的秦國馬上消滅。趙國想出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就是向其他的國家買男隸。這些人不但可以幫趙國人防禦,也可以為趙國人延續香火。歷史上就出現了一個比較另類的現象,趙國人出大價錢買回近一半的宋人,補充到趙國人序列裡面。為什麼都是宋人呢?原因是各國把各地做生意的宋人幾乎全部都抓了,不但可以沒收他們的收入,而且可以把他們賣給趙國人。這些宋人雖然失去了辛苦賺回來的金錢,但是不久之後卻在趙國意外團聚。後來一個史學家無意之間發現一個問題,當初秦國之所以可以短時間統一七國成為一代霸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各地各國訊息不通,貨物大量積壓引起的。而導致這個原因的最大問題在於一下子失去了商人。沒有商人收購地方特産,買賣當地人需要的貨物,失去了商人隨便帶來的最新最快的訊息,六國不但成為了聾子瞎子,而且導致內亂不斷。秦國就利用這個機會徹底解決了這個六個長久以來的心腹大患。所以六國販賣宋人,特別是抓走商人的行為其實等於斷送了國家的未來。

朝廷制定的稅收不算不重,但是依然不能支撐國家龐大的開銷。早在秦國的時候,秦始皇就根據國家的開支,綜合了老百姓的實際生産能力,制定出最根本的農業稅基礎標準。丞相李斯下達了“二十抽一”的農業稅標準,也就是說農民種地收入中,每二十中間有一份要上交朝廷充當稅收。這個稅收在當時並不算很重,但是加上人頭稅等等的話,每一個農民需要承擔不少的稅收。要是真的平攤在糧食收入上的話,朝廷等於收取了一成半的稅收。秦始皇估算過,按照這個稅收的話,國家不但可以承受所有的開支,同時可以儲存一部分的糧食和金錢。

這個農業稅從制定開始,幾乎過了幾百年都沒有改變過。滄海桑田,土地依然是這麼多的土地,但是人口多了不少。本來按照秦始皇估算的,這樣的稅收既不會影響到朝廷也不會把老百姓逼急了。可是數百年後這個現象已經變樣了,人口比秦始皇那時候多出了近五倍,秦始皇那時候吃不光的糧食,到了這時候已經變得大家都吃不飽了。朝廷也因為官員人數增加,士兵人數增加,開支越來越大,稅收收入支不付出。可是要是加重老百姓的農業稅的話,就會導致更多的農民活不下去。這些活不下去的農民就會成為災民或者流民,不久之後更加會成為暴民甚至於亂民。為了國家能夠長治久安,為了不逼反老百姓,所以農業稅不但不能加反而要減少。隋朝的皇帝就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沒有及時減少老百姓的農業稅,這才導致各地農民起義軍奮勇而起,李唐借機奪去了隋朝的江山。

最新小說: 天生中二病 如夢隨風渺然去 全職高手之未末此若 逆生行 綜影視炮灰黑蓮花逆襲攻略 天與暴君想要入贅 七零,穿成年代文中的極品親戚 寫作路人讀作萬人迷[快穿] 讀心後,瘋批暴君決定洗白 她漂亮又脆弱[快穿] 開局四零,手握星際商城帶飛祖國 撿到的小可憐是九尾狐妖 換嫁東宮,絕嗣太子輕點寵 易孕體質,七零長嫂兇又甜 覺醒異能穿末世,五個哥哥跪地痛哭 漫畫主角自救指南 開荒技術我最強,穿到星際放光芒 舔狗三十年,她攜千億家産回七零 死遁後才知,我是瘋批反派白月光 末日異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