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她知道我身體的變化,我能夠同時意識中存在兩重人格,只不過不能同時控制肉身罷了,而且,顧菁菁不會把剛才那個葉魔人格跟她發生的事情告訴江萊吧?
然而我想錯了。
顧菁菁只不過是說出了心中的猜測:“我如果沒有猜錯的話,葉凡的另外一重人格應該是他的心魔!”
江萊第一次聽說這個詞,不過我比她強點,我倒是在網路小說中聽說過:
心魔,人的心中有一個天使和一個惡魔,即善惡兩面。“心魔”就是人心裡的惡魔。也可以理解為精神上的缺陷。
仇恨心、貪念、妄念、執念、怨念等都屬於心魔。
心魔可以一直存在、可以突然産生、可以隱匿、可以成長、可以吞噬人、也可以歷練人。
常說的“戰勝自己”“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其實都是指心魔。
修行者認為:心魔是進步的瓶頸,突破心魔才可以使人的修為突飛猛進。
心魔是修行者在內在能量與宇宙某種能量達到共振的情況下所接受到的資訊——天魔入侵的由來。
“心魔”這個概念被許多電影和小說所提及。如在電影《大塊頭有大智慧》裡,劉德華看到的另一個自己。在金庸小說裡,常懷仇恨和好勝心的人也往往難得善終,而最後懂得放下的人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然而接下裡顧菁菁展示了她的口才,解釋道:“世間大道千萬,可其中的阻礙卻只有兩種念想,一為殺念,一為執念,執念可救,反身即是道,殺念不可救,心魔起,既是妖,即使成道也無可救藥了。”
“這不是我說的,這是一本名為《我當鳥人的那幾年》中作者說的,努力過後,就會明白。世上的事不是光靠努力就能行的。有些東西從誕生在這個世界早已註定。
當一個人的野心與其實力不匹配時便註定會有痛苦,會有煎熬。
懷著最狂熱的信仰,前行著。
痛苦算什麼?懷著這樣決心的我們卻動搖了,現實讓我們明白,這是一個永遠也不可能抵達的終點。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將被天賦所限,甚至就連前行的道路都已被剝奪。
渴望變強?你的決心又有多強?你是否有不在畏懼一切痛苦的決心,明知虛惘卻又懷著一絲渴望,為什麼
你曾在內心咆哮過,怒吼過,為什麼為什麼他可以為所欲為?為什麼,為什麼……
安於現狀,是多麼可悲?我們所做只為驚醒自己,只為驚醒少數世人,呵,多麼可笑?被奴役的思想,只活在自己認知的思想,即使為人們所不解所嘲笑也由憤怒化為不屑。
不甘麼?
痛苦?
絕望,放下那所謂的魔。不在追尋那虛幻的魔。沒有什麼俢魔的功法讓你修煉,也沒有所謂的奇遇降臨。不在去追尋那虛無的力量,看清自己的心,瞭解自己的心意。執意,即執魔!”
這位留美心理學女博士終於結束了她關於“魔”的“演講”,我和江萊就這麼聽的一愣一愣的,她不會是想用“嘴遁”來感化我吧?
可惜,我不是漩渦長門,顧菁菁也不是最強嘴遁的鳴人。
“葉凡,以後感覺身體有什麼問題記得來找我,我們留個微信吧……”顧菁菁居然跟我互換了聯系方式,江萊看到顧菁菁這樣臉色居然有點不自然。
不過,我對這個顧菁菁的診斷有幾分疑惑:
第一,多重人格的人確實存在,不過我們都是共用一副身體,我那重暴戾人格葉魔所展示出的力量來自哪裡?
第二,我現在已經能夠在葉魔人格存在的情況下躲在靈魂暗處觀察,也就是那時候我的體內同時醒著那種人格,這在人格分裂症狀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