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臺結束學業,要回祝家莊。
梁山伯十八里相送。
英臺想方設法暗示山伯,她是女兒身。
祝英臺:“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成雙對,向你山伯報喜來。”
梁山伯:“兄弟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從來喜鵲報喜訊,祝願英臺一路平安把家歸。”
祝英臺:“出了城,過了河,但見山上的樵夫擔著柴。”
梁山伯:“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很艱難。”
祝英臺:“山伯,他為何人把柴擔?你為哪個送下山?”
梁山伯:“他為妻兒把柴擔,我為英臺送下山。”
兩人出了城,來到玉水河渡口。
祝英臺:“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英臺若是女紅妝,山伯你願不願配鴛鴦?”
梁山伯:“配鴛鴦?可惜英臺你不是女紅妝。”
百般的暗示,梁山伯始終不能領會祝英臺是女兒身。
最後無法,祝英臺直接問梁山伯,“山伯,你家中可有為你定下親事?”
梁山伯:“不曾,英臺,你是知道的,如今為何又重複問一遍?”
祝英臺:“我家中有一個妹妹,人稱祝九妹,生的跟我一樣,沒有二致,性格溫順,與山伯甚為相配,若山伯不嫌棄,可來祝家莊提親。”
梁山伯很高興,開心的答應了。
臨別之際,祝英臺跟梁山伯定下提親之日。
祝英臺:“二八,三七,四六定。”
梁山伯:“山伯定會如期去祝家莊提親。”
三年的青山書院學習生涯,馬文才對祝英臺身份起疑,暗中調查後發現英臺是女兒身。
馬文才對祝英臺暗生情愫,並在暗中偷聽到英臺跟山伯的約定。
馬文才早山伯一步,去祝家莊提親。
祝老爺看馬文才才學淵博,家世顯赫,於是答應了提親。
等到梁山伯跟祝英臺約定的時間,即兩人分開的十天之後,梁山伯依然沒有到朱家莊提親。
一直在一旁看著的桃仙君忍不住了,對身旁的司命抱怨道:“這梁山伯怎麼不守信用呢?”
司命:“這梁山伯怕是領會錯了意思吧。”
桃仙君:“領會錯意思?又是什麼意思?”
司命:“祝英臺說的是十天之後,梁山伯認為的是三個十天之後,也就是30天之後。”
桃仙君為梁山伯感到心急,“三十天後,祝英臺就是馬文才的新娘了,司命,這也不在你的話本範圍內啊。”
司命:“這百花仙君轉世之後也太呆了點,接著往下看吧,事到如今我們也不能插手太多。”
——
祝英臺知道來提親的是馬文才,對父母表示不同意這門婚事。
祝老爺這次卻由不得英臺的意思。
祝英臺心中著急,派丫鬟銀心給梁山伯送信。
信中詳細說了祝家莊現在的情況,希望山伯能儘快來祝家莊提親。
梁山伯看了信,終於明白跟他同窗三年的祝英臺竟是女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