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芝離開焦家,回了孃家。
劉母看到蘭芝回來,大為驚訝,問道:“蘭芝,你怎麼自己一個人回了孃家?”
劉蘭芝拿出焦仲卿寫給她的休書,羞愧難當。
劉母聽了蘭芝的解釋後,非常悲傷,“十三歲開始教你紡織,你十四歲就能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懂得禮節,十七歲送你出嫁,總以為你不會有什麼過失,現在卻被婆家嫌棄,拿了休書回來,實在是焦家的媳婦難做呀。”
劉蘭芝拿著休書回了孃家的事情,不過兩三天便傳了開來。
在劉蘭芝回到孃家的第十二天,縣令派了媒人上門來。
經媒人介紹,原來縣令家有個三公子,人長得文雅漂亮,世上無雙,年齡只有十八九歲,口才很好,之前見過劉蘭芝一面,為蘭芝的美貌所折服,但由於蘭芝已是焦家的媳婦,隨斷了念想,不曾想蘭芝竟被休回孃家,如今孤身一人,縣令的三公子又起了迎娶之心,於是央求了縣令父親,讓媒人來劉家提親。
劉母對這門親事很滿意,勸說女兒道:“縣令家的三公子很好,你可以答應這門親事。”
劉蘭芝表示不願意。
劉母又接著勸道:“你是被休了回孃家的人,如今縣令公子想娶你為正妻,這是福分,你還有何不滿意的?”
劉蘭芝對著母親哭訴道:“蘭芝回孃家時,焦仲卿曾在我面前立下誓言,今生永不分離,如今違背情義,恐怕這樣做不合適,求母親回絕說媒的人,以後再嫁這種事不要再提了。”
劉母心疼女兒,於是回絕了媒人,“蘭芝是我們貧賤人家的女兒,她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了孃家,不能再做官吏的妻子,又怎麼能配得上縣太爺的三公子呢?希望你再去別的地方打聽打聽,定有更好的女子與三公子相配,至於我家蘭芝的親事,就此作罷吧。”
縣令的媒人走了兩天之後,太守派郡丞來求婚了。
原來太守家有位五公子,長得俊逸嬌美,還沒有成親。
五公子曾聽過劉蘭芝彈箜篌,為樂聲折服,引劉蘭芝為知音。
如今聽到劉蘭芝被休回了孃家,於是求太守父親,讓媒人來說親。
郡丞就做了這個媒人,來到劉家之後,直接對劉母說:“我家太守的五公子想娶你家蘭芝小姐為妻,所以派我來你府上說媒。”
有了之前劉蘭芝的話,劉母謝絕媒人說:“女兒之前有過誓言,此生不會二嫁,老婦我怎敢跟她提再嫁這件事呢?”
蘭芝的親哥哥聽到太守公子求婚被拒這件事後,心中異常生氣。
就在郡丞離開不久,蘭芝的哥哥找到蘭芝,質問道:“妹妹,你究竟是如何打算的?前次出嫁,嫁的是一個小官吏,這次若是出嫁,嫁的是一個貴公子,運氣的好壞相差得就像天上地下一樣,如果嫁給太守的五公子,足夠使你終身榮華富貴,不嫁給這樣的貴公子,往後你又打算怎麼辦呢?不會一直住在孃家吧?”
親哥哥語氣不善,蘭芝寄人籬下,語氣悽苦地回答道:“道理確實像哥哥說的一樣,我前次出嫁,沒想到半路被休回了孃家,寄住在哥哥這裡,要怎樣處理,完全按照哥哥的意思吧,我哪敢自己隨便作主呢,雖然我與焦仲卿已立下了誓約,但想到焦家婆婆,我已經料到我與焦仲卿永遠沒有見面的機會了,哥哥既然想我嫁給太守的五公子,那我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蘭芝的哥哥將蘭芝的決定告訴郡丞。
郡丞回到太守府,報告太守說:“五公子跟劉家小姐很有緣分,說媒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