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關於黃巾的起義是這樣的。公元184年甲子年)也是光和七年,太平教義遍佈天下,擁有了無數信徒的張角覺得是到了徹底推翻東漢王朝的統治的時候。
於是便相約信眾在3月5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
口號中的“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太平教義中,信奉上古黃帝,黃帝所在的天下,便為黃天。
而且根據五德始終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徵要取代腐敗的東漢劉氏王朝。
張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機關門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面派馬元義到荊州、揚州召集數萬人到鄴準備[,又數次到洛陽勾結宦官封胥、徐奉,想要裡應外合。
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株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
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史稱黃巾起義,因為起義者頭或手臂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
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
他們燒燬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後面的時候,漢靈帝恐慌之下,慌忙於3月戊申日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于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
又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定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皇甫嵩上諫要求解除黨禁,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而呂強又對靈帝上言:“黨錮久積,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黨錮之禍積怨日久,若果與黃巾合謀,恐怕已經無救了。)”
漢靈帝接納提案,在壬子日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面試。
以上,就是漢靈帝在面對黃巾起義剛開始時的所有應對的方式。
……
在劉玄看來這其中一切的一切,都是充滿了世家豪強們陰謀算計的結果表現。
東漢末年,土地兼併嚴重,但是兼併了土地的,是朝廷嘛?
並不是,而是那些在朝中有人,或者無人,但是卻有著代言人的世家豪強們。
整個大漢劉氏王朝,實際上一點好處也沒得,當然,也不是說沒有,只不過比起世家豪強們所獲得的來說,無異於九牛一毛。
儘管皇室和世家都分得了好處,但是讓人意外的是,漢室朝廷卻替世家豪強們背了鍋。
因為在民間的宣傳之中,卻是讓百姓們忘卻了自己家的土地,都是被那些世家豪強們奪了去。
而是以為,都是朝廷太過無能,腐朽,官員貪腐等等的原因,才導致自家的土地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