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蜀地,兵荒馬亂,烽煙四起啊。
大宋先於南唐攻克了後蜀。
但是大宋除了把後蜀大量的金銀寶物一車車搬運到了汴梁之外,卻沒有好好治理後蜀。
蜀地依舊有不少後蜀軍作亂,其中最大一股叛軍,是全師雄。他的軍隊已經發展到三萬人,攻克了十多個州縣,隱隱有燎原之勢。
大宋軍隊被迫退守大的州縣,象劍州普惠縣這樣的小縣城,已經出於失控狀態。
各地還有大小不一的農民暴亂,佔山為王的賊寇更是數不勝數。
不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不僅大宋軍隊攻入蜀地難,蜀地亂軍出川也不容易,暫時不會危及整個大宋。
因此,趙況寅把主要精力放在北伐。
至於蜀地叛亂,由蜀地各節度使各自率軍平叛,把局面控制住,等到攻克了北漢,再揮師南下,徹底蕩平蜀地叛亂。
所以,蜀地此刻兵荒馬亂,很多官員被殺。李羽此刻入川,簡直就是把他往火坑裡推。
黃獻仁立刻拱手道:
“皇上英明,李羽不是擅長釀酒和經商嗎?蜀地飽經戰亂,讓他到當地去造福百姓,這是極好的。”
潘太師也經不住臉上露出微笑,說道:
“劍州民風彪悍,當地百姓不服王道,經常起兵作亂屠殺官員,必須得有一個強有力的人去統治才行。李羽正是上佳人選。”
趙撲說道:“是呀,李羽乃是風流才子,詩詞歌賦無一不精,蜀地尤其是劍州,乃蠻荒之地,需要有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去宣揚王道。
李羽正好有這才能,可不能在京城埋沒了,皇上真是英明。”
他們三個馬屁拍得山響,其他人雖然有些覺得趙況寅這借刀殺人有些不地道,但又不好明說。
畢竟你李羽在京城是個連俸祿都沒有的違命侯,遠遠比不上去地方當個知縣的,畢竟有實權呀。
撇開其他不說,但就這一點,那也是提拔重用了,還能說什麼呢?
至於派到兵荒馬亂的蜀地,大宋各地都需要官員治理,為什麼別人能去你不能去啊?
因此其他人也都微笑點頭贊同。
趙況寅說道:“既然諸位宰執都贊同,那就是宰執會議透過了,由宰執會議下文吏部,任命李羽為劍州普惠縣知縣,三天內離京赴任。”
訊息很快傳出去了。
晉王趙廣冀一聽就傻眼了,他立刻明白皇上不管他的幸福未來,執意要弄死李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