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者洞簫曲調,易小晶腦海之中想到了蘇軾的一首詞,忍不住鼓掌而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蕭聲驟然而止。
吹簫之人轉過身來,臉上帶著幾分驚喜,朝著易小晶看了過來。
月光下,女人臉頰上的肌膚折射著美玉一樣的光澤。
漂亮的眼睛如若秋水,飽含著感情,卻又純粹而沒有任何汙染。
看著這個一襲白裳,在月光下迤邐而行的女人,易小晶又想起了曹植的洛神賦。
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
易小晶經歷這些許世界,都未見過有如此靈氣和仙氣的女人。
似乎是被天地所鍾靈。
若天地之間有十分靈氣,可能在這個女人的身上獨佔了九分!
她手持玉簫,長裙迤邐而行,秀髮直達腰間,飄飄然夢幻如仙,悠悠然淡雅似菊,身姿容貌無不傾國。
“這位兄臺·······”
此女輕啟櫻唇,聲音靈秀,如若珍珠落入玉盤,又如山泉湧動那樣甘冽。聽之,如沙漠行人初飲甘霖。
“兄臺此詞一出,從此再無秋月詞!”
此女臉上幾分驚喜,幾分小崇拜,眼睛之中充滿感情,卻又沒有煙火氣,如秋水泛波,竟有幾分萌萌意。
情不自禁之下,吟了蘇軾的一首詞,竟然被這樣誇讚,即便是經歷了數個世界薰陶之後,易小晶依然有幾分躁得慌。
不過,好在臉皮早就已經水潑不進,油炸不開。
朝著此女一抱拳:“在下易小晶,字無極,不敢當姑娘之言。”
此女朝著易小晶還了一禮:“奴家舞明月,見過易公子。”
易小晶說道:“方才聽舞姑娘洞簫一曲,忍不住有感而發。說起來,在下自皇城而來,名家花魁奏樂也是悅耳,但卻無此多感慨。”
舞明月頷首笑道:“曲是表達感情的調,調是演奏者的心。能透過音樂交心的,就是知己。
明月一曲,既無成調,又無他心,所表達的就是奴家此時心境。公子一首詞,極切明月此時心境。”
“能被姑娘引為知己,在下之榮幸。”
易小晶和舞明月站在船頭的甲板上。
看著行船在波光凌凌的水面上,劃出的水紋。
樓船四角處的燈籠照射出昏黃的燈光,在水面的折射之下,在這冬末春初的寒夜裡,竟然給人幾分溫暖的氛圍。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舞明月輕聲哼唱了幾句。
最後,笑著徵求問道:“公子這一首詞,就彷彿是為了明月而寫的一樣。我想將這首詞譜上曲子,可以嗎?”
“當然。”
易小晶笑著說道:“便是因為姑娘才有了這一首詞,就送給姑娘有何不可?”
宋朝時候,才子佳人。
能寫一首好詩好詞,便是撩妹最佳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