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二十萬大軍,一起出動伐魯,若是隻攻一地,實在是浪費,熊元為了速戰速決,決定兵分三路。
第一路由項燕領軍,統領各地封君私兵七萬人為偏師,伐魯國東部的蘭陵,並由東部一路進兵,沿途克南武城、費城,在費城駐兵。
費城地處魯國東部,已經處在魯齊邊境了,陳兵此處就是為了防止齊人出師救魯。
第二路由蒙驁統領,統帥正軍五萬與各地封君的部分私軍,總計十萬人,由倪國方向進軍,經倪地、鄒地、魯國的最城,最後到達曲阜。
而第三路由熊元親自統帥,只有三萬人,就是申息之師這支精銳,千里奔襲直奔曲阜。
安熊元的打算,申息之師三萬人輕裝簡行,只帶五天的乾糧,沿途繞開楚國的大小城池,千里奔襲,突襲曲阜城。
當然這是很危險的,只帶五天吃食,一旦曲阜城久攻不下,這支熊元辛辛苦苦耗費重金打造的精銳,到時候斷了糧草,只怕是要完蛋了。
不過熊元既然敢這麼做,就是有把握能夠迅速攻破曲阜城,按照熊元的計劃,如果快的話半個月就能將魯國給打下來。
最慢一個月也必須滅魯,否則齊國那邊只怕就會出來搞事情,甚至於秦國也有可能會在楚國西部,分出部分人馬來發起『騷』擾『性』進攻。
當天熊元就帶著三萬大軍出發了,臨出發之前熊元一再強調了,新的軍法軍規,這是在討伐公子昴後,熊元根據後世明朝的軍法,自己整改修訂了一下,就成了現在的楚軍軍法,熊元稱為十七禁五十四斬首軍法。
一: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按不伏,此謂悖軍,犯者斬之。
二:呼名不應,點時不到,違期不至,動改師律,此謂慢軍,犯者斬之。
三:夜傳刁斗,怠而不報,更籌違慢,聲號不明,此謂懈軍,犯者斬之。
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將,不聽約束,更教難制,此謂構軍,犯者斬之。
五:揚聲笑語,蔑視禁約,馳突軍門,此謂輕軍,犯者斬之。
六:所用兵器,弓弩絕弦,箭無羽鏃,劍戟不利,旗幟凋弊,此謂欺軍,犯者斬之。
七:謠言詭語,捏造鬼神,假託夢寐,大肆邪說,蠱『惑』軍士,此謂『淫』軍,犯者斬之。
八:。。。。。。全寫上太水了!剩下的補在作者的話裡,有興趣的可以去看!)
熊元也知道,雖然自己制定的軍規很嚴,但是並不能完全杜絕兵士們犯案,楚軍軍紀渙散由來已久,不是一道新軍法能夠解決的。
尤其是封君貴族的私屬更是軍紀渙散到了一定程度了,而熊元攻打魯國要的是魯國的人口,對於魯國的土地,熊元並不看在眼裡,楚國的地還多的沒人種吶,魯國那塊地雖然開發過了,但是熊元並不是很在意。
熊元在意的是魯國的幾十萬人口,而人口是最經不起戰『亂』的,因此必須速戰速決,一旦曠日持久只怕是魯國和倪國以及鄒國,三國的那近百萬人口,會被禍害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