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伐趙需卒六十萬,何須武安君為將。”
秦王稷聽了兩人的話,沉思起來,好一陣才緩緩開口。
“發關中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男子入伍為卒,開赴上黨,援王齕。”秦王稷說完以後轉身就走。
很顯然無論是範睢還是秦王稷,都不願白起出徵,而且是手握六十萬大軍,所以王齕就成了秦軍統帥。
陳郢城,章華宮中。
“哈哈哈!好一個驅虎吞狼之計,如此一來秦趙長平之戰已成定局,接下來只需在秦趙對峙之際,收復郢都,就不往寡人這一年來的謀劃。”
隨後熊元想到一件事,需要給趙國提個醒,那就是不能主動派出使節去和秦國和談,後世有一種觀點認為,長平之戰打了兩年多,諸國明知趙國撐不住了,仍舊沒有去援救趙國。
不是因為諸國沒有看到趙國敗亡以後,秦人就再也無法遏制,而是趙國派去秦國和談的使節一直沒有回趙。
再加上雙方參戰人員過百萬,整個春秋戰國,從來沒有發生過如此大規模的戰爭,讓諸國誤以為秦趙和談的可能遠比打起來的可能要大。
因此,諸國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前去助戰,當然這種說法有很多漏洞,但是熊元認為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多少還是要給趙國提個醒。
不過自己這個外人不能說,但是趙施可以啊!此時的趙施應該在回陳郢的路上,等回來了,就讓趙施直接寫信箋給趙太后,別小看了趙太后,這可是位政治強人,把各國局勢看的很透徹的人。
不過眼下秦趙之戰已成定局,自己準備了數個月的大軍也能動一動了,熊元打算幹什麼吶?
那就是連魏伐魯,這是熊元在趙施遇襲時就開始琢磨的計劃,於是熊元讓蔡豹去傳黃歇覲見。
第二天朝會,鳳台大殿。
“臣等參見王上!”
“免!”
“想必眾卿都已得到訊息,對於秦趙之戰諸卿以為如何?”
“王上!秦趙之戰必然會是曠日持久之大戰,我楚國正可藉機休養生息,同時也可兩面逢源。”州候率先出來。
“州候所言有理,但是寡人覺得這是我楚國的機會啊!寡人意伐魯,不知眾卿以為如何?”
“王上不可!若伐魯,魏國定不會坐視不理,而且我楚國秋收尚未完畢啊!不宜出征啊!”司徒屈考走到大殿中央,勸諫熊元。
“此事寡人早有打算,寡人意約魏王共同伐陶魯之地,事成之後陶地歸魏,魯地則歸楚。”
“如此一來,此事可行,臣願出使魏國!”黃歇站了出來,對於熊元的想法黃歇是最瞭解的,昨天熊元已經和黃歇商量過了。
“好!黃歇啊!此次你出使一趟魏國,就告訴魏王寡人慾與魏王同狩陶魯之地,具體怎麼讓魏王圉同意與寡人共伐陶魯之地,你就放手去做,若有所需可直接找聶儀司宮。”
喜歡大楚烈帝請大家收藏:()大楚烈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