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是分開住了,但群居生活的根本特性沒有變。逢年過節,每家每戶按家中人口會給族裡錢特困戶可以不用給),由族長用這筆錢做有利於族人的事,比如修整祖屋,修繕祠堂,修建公路……。
春節到了,族長拿著籌來的錢買了族內滯銷的豬,然後給每戶人家平均分豬肉,以此幫助困難家庭,也保證所有人在春節期間都能吃到肉。
曾經還沒有分家的時候,五百多口人住一個大屋子,族長會在祖屋中央的大地堂分豬肉。如今日子越過越好,家家戶戶都離開了祖屋,到國家分給的地上建了新房。族長便會在祠堂廟,從大年三十開始,連續三天,按各家各戶人口,平均分配豬肉。
一大早起來,陳遂興幫忙餵了豬,餵了雞便去找幾個堂兄和堂姐玩去了。
陳媽媽正在家裡打糯米餈,大伯帶著三斤豬肉來家裡,說:“這是分給你家的豬肉,我剛拿回來的。”
陳媽媽擦了擦圍裙,接過後,奇怪道:“族長是不是搞錯了?我平常給族裡的錢是按兩個人算的,這豬肉應該是六人份。”
“不會啊,袋子上都貼著名字,不會錯。我走了啊。”
不知道是不是陳媽媽的錯覺,她總覺得大伯有點想落荒而逃的意味。
陳媽媽給鍋裡放了清水,把三斤肥瘦相隔得很平均的五層樓五花肉)放到鍋裡煮了起來。
現在的日子是越過越好啦,瞧族人把豬養得多好,而且肯定特別能生小豬崽崽,不然她家兩口人哪能分以前六人份的豬肉呢,她也沒多給錢。
等手上的事情完成以後,陳媽媽把鍋裡的豬肉撈起,和今早宰的雞放一塊,拿到院子裡整理好,準備一會兒帶去祠堂廟拜祖宗,去祖屋上香。
隔壁家的三伯母耀嫂也整理得差不多,她拿著菜到井邊洗。
看到隔壁家的陳媽媽正在裝籃子,她無意中多看了兩眼。
這一看,驚訝道:“咦,你家的豬肉怎麼比我家的多啊?”
陳媽媽一懵,這樣的嗎?
三伯母耀嫂家四口人,而陳媽媽只是和陳遂興孤兒寡母兩個人而已,耀嫂家的肉比陳媽媽家少就很奇怪了。
每一份都是寫著名字的,絕對不會搞錯。這事不是族長偏心便是大伯想要關照陳媽媽,但不管是誰的好意,陳媽媽不想給別人添麻煩。
“三嫂,大伯今天去拿了我們四家人的豬肉,搞錯很正常,我和你換回來吧。”
“搞錯了?不是寫著名字的嗎?”
“那不重要,我和你換回來不就行了嗎?”
說著,陳媽媽就回屋子拿盆子,給她裝豬肉。
等陳媽媽再次回到她面前的時候,三伯母耀嫂已經大概明白事情真相了。
肯定是老大為了關照陳媽媽,然後用自己的豬肉和陳媽媽的換了。
她剛剛脫口而出,沒經過大腦思考,見陳媽媽現在遞了豬肉給她,她懊悔死了。
說:“我搞錯了,其實我的比你還多,真的。”
喜歡柳暗花明客家村請大家收藏:()柳暗花明客家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