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媽媽心中算了算,他和自己確實差二十歲左右,難怪說起話來,總感覺是半個父親在對自己耳提面命。
“遂興爸爸還有三個姐姐,對吧?”
“是,你沒見過嗎?她們排四五六。”陳華光說。
“好像是我結婚的時候,她們回來過吧,可是那天人有點多,我也沒和她們說上話。她們叫什麼名字啊?都沒聽公公婆婆提起。”陳媽媽仔細想了想,一點模糊的印象都沒有,真是太少來往了。
“沒有名字,就叫四五六。估計和我一樣,身份證都沒有,名字也就不需要了。”陳華光兩眼直視前方,滿不在意地說著。
陳媽媽驚訝極了:“大伯你沒有身份證?”
陳華光被陳媽媽問得好疑惑:“很奇怪嗎?村裡沒有身份證的人,一抓一把吧。弟妹,我是建國前出生的啊,你三個姐姐也是五十年代的人……話說身份證這玩意兒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啊?”
“呃……”算了,不重要。
陳媽媽又突然對客家人的歷史感興趣了,眼珠子轉了轉:“大伯,為什麼客家人零零散散地集中在南方這幾個省啊?”
“當初逃避戰亂的人很多,有成群結黨的,也互不相識的……他們逃到南方後,有些走不動了,就近歇腳;有些膽小怕追兵的,就躲得偏遠點;有些想過迴歸田園生活的,躲進深山去……於是客家人分散在南方各個不同地方,落地生根。
至於我們的祖先,聽說當初是村長組織,帶著全村的人逃進了這個深山野嶺,穩定下來以後,再各自安家,與外界幾乎不聯絡。
後來產生矛盾,有些人便去別的山頭建家,漸漸一個村變成好幾個村。以前村長是幾個家族的人推選出來,現在選出來還要政府任命,時代不同咯。
不過我們都聽族長的,自己人嘛,村長管好幾個族,忙不過來。”
陳媽媽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想起自己小時候認知上的誤區,好笑道:“我以為所有客家人都是一個祖先呢,嘻嘻。”
“怎麼可能,要那樣我們哪裡還有後代。”陳華光倒是第一次聽外人評價客家人,他解說,“我們大山裡頭有十五個村呢,每個村最少有五個,我們大陳村最多,有十幾個……”
“那大伯知道客家人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嗎?”陳媽媽又問。
“哈哈——”陳華光大笑了,“你問倒我了,版本太多,而且年代太久,實在不知道哪個是真實的。不過呢,我個人覺得有一個說法很有趣,一直記到現在。”
陳媽媽也開始好奇起來。
“聽說當時我們祖先逃來這邊的時候,有個小男孩問自己母親,這些生面孔都是什麼人。那個母親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含糊說道‘他們是客人’。小男孩也不知是不是聽岔了,到處去說‘他們是客家人’。然後客家人的稱呼就這麼來的。”
陳媽媽坐在陳華光隔壁,不知什麼時候褲腿全溼了。
她低頭看著變成小水潭的腳踏,原本還有心情和陳華光說說話的陳媽媽突然心情沉重。
喜歡柳暗花明客家村請大家收藏:()柳暗花明客家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