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爺爺說了,就是人剛生下來都是一樣的,但是後天的環境和教育,決定了他以後的人性善惡。但是媽媽,我覺得錢爺爺他說的不對。”
傅寧玥挑眉:“錢爺爺哪裡說的不對?”
謝澤睿也停下了筷子,若有所思的看向了小閨女,想聽聽她是如何說的。
謝槿見家人全部都盯著她看,罕見的有些緊張了,不過還是努力鎮定下來,然後組織了一下自己的語言,這才說道:“錢爺爺說人剛生下來本性都是一樣的,可是我們不一樣啊,錢爺爺昨天還說了我們兄妹三個生下來就比別人聰明。”
這……讓傅寧玥怎麼接,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好不容易能發表自己的見解了,得鼓勵,不能打擊,哪怕這認知有些自戀。
謝澤睿反倒是低低的笑出了聲,摸了摸閨女的頭,“你說得對。所以你們三個是獨一無二的,但是你錢爺爺說的也是對的,這道理流傳了幾千年,可見它的確有它的道理,而且這句話本意說的是人性善惡之分,而不是聰慧愚笨之分,在大多數人身上都是適用的,但是不可避免的,總會出現一些獨特的個體,就跟你們一樣,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個體的差異就去否認這些大道理,明白了嗎?”
謝槿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我懂了,遇到別人家的小孩,如果對方不是那麼太聰明,就要誇他善良。”
傅寧玥無語,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閨女誒,你媽媽勸你做人要善良,你這麼明裡暗裡的鄙視別人家小孩的智商真的好嗎?
所以功課必須要學起來了,謝澤睿也重視,跟錢教授嚴師傅商量了一下,一個講《三字經》,一個講《論語》。
學《論語》是怎麼安排來的呢?謝澤睿就說了:“淨口,修身,齊家,治國,而後才能平天下。這淨口,就是要修口德,也就是要會說話。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能說的話又該怎麼說?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在面對不同的人又得說不同的話。說話的語氣,神態,措辭,都是有講究的。這也是一門學問,半點馬虎不得。”
得,這是嫌棄自家孩子不會說話。
才三歲多點的孩子,童言童語的至於麼?
還真至於。
又過了兩天謝澤睿回來就開始告狀了:“你閨女可真行。錢教授的兒子帶著老婆孩子來住兩天,那孩子是個男娃,六歲多了,上了一年多幼兒園,你閨女非要跟人比背《三字經》,結果那孩子背三句不會背了,你閨女就笑話人家,搞得人錢大哥夫妻都沒面子,你說這事!”
傅寧玥默了默,“你說得對,孩子在人情世故上,差的有些遠,雖說還小,但是懂得不少,槿兒這樣肯定是不行。我裝兩罐醬菜,再拿兩個罐頭,你去給錢大哥錢大嫂道個歉,這《論語》必須好好學。”
雖說她之前望子成龍的心態很淡,那都是因為自家有底氣,哪怕養三個紈絝也不成問題,更何況她也不認為自家的孩子會成那樣,基因在這兒放著呢,老爺子時不時的教導,這都是實打實的。
但是自從知道了三個孩子的高智商,她就不得不重視起來,如果不好好教導,高智商的孩子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亦或是心理產生問題。
種好,教育也不能馬虎。
於是三個孩子回來傅寧玥啥也沒說,往常咋樣如今該咋樣,只是飯後讓謝澤睿專門去找了嚴師傅,商量了一下孩子學習的進度以及目前的重點。
這不是一頓打罵就能解決的,還得叢根本上,潛移默化的解決這個問題。
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聽故事,學《論語》,在生活當中,及時發現及時糾正,慢慢的把這個問題掰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