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複和慕容博這父子倆不愧是父子倆,一脈相承,都是一根筋,只知道從江湖上想出路,而現在,楊振把另一條路指給了慕容複。
前面十天,楊振不斷打壓慕容複複國的念頭,幾乎將之完全消滅。
而現在,在慕容複已經接近徹底放棄的時候,他忽然扔出來一條可行的策略,慕容複彷彿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找到了一盞明燈,馬上就抓住了。
對於楊振所說的鮮卑族已經滅族,慕容複一直沒有完全相信。
慕容複堅持認為,鮮卑族仍然活躍在大草原上,即便楊振催眠、洗腦,讓他強行忘記,但這個執念一直根植於他內心深處。
他相信,一旦他們慕容世家揭竿而起,那些混跡於各國的鮮卑族人後裔必然會雲集響應,重新撿回鮮卑族的身份。
現在,那些人和他們一樣,都是在蟄伏,在等待鮮卑王族重新出山,率領他們重建屬於鮮卑人的帝國!
“先生,慕容複代表整個鮮卑族,謝謝您!”慕容複恭恭敬敬地向楊振施了一禮。
楊振坦然受之,但當慕容複表示大燕立國之後,將拜他為國師,楊振卻斷然拒絕。
就你們這蠢樣還想複國成功?別開玩笑了!
但明面上他不能這麼說,而是裝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長嘆一聲道:“我胡某人飽讀詩書,看盡世態炎涼,此生不願為官,也不會為任何人驅使,還望慕容公子不要見怪。”
“先生,我慕容氏欲光複大燕,複興鮮卑,正是用人之際,以先生之才,定能助我成就大事,未來霸業有成,先生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慕容複苦勸道。
楊振仍然搖頭,堅辭不受:“慕容公子,胡某遊歷天下,雖不敢說有勁天畏地之才,卻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
“在胡某看來,天下興亡,最苦者,都是黎民百姓,外侵也好,內亂也罷,戰事一起,百姓便要流離失所,食不果腹,胡某雖是一介書生,救不得天下百姓,卻也不能讓戰事起於我手。”
“在胡某眼裡,無論漢人胡人,無論貧賤富貴,士農工商,皆是黎民百姓,不願意看到他們中任何一人受苦受累,慕容公子既然有心光複大燕,恢複鮮卑族之江山,戰爭必不可少,恕在下不能效力。”
慕容複很遺憾:“先生真的不願意幫我?”
“不是不願意幫公子,而是在下見不得天下黎民百姓受苦受難,更見不得有人傷亡,慕容公子無須再勸。”楊振堅決地道,“而且,胡某受人之託,有要事在身,只是慕容大俠乃在下救命恩人,不得已之下,在此耽誤些許時日,現在時間緊迫,不得不動身了。”
“先生放心,我這就讓人給您備好馬匹幹糧,送您上路!”慕容複馬上說道。
“如此,胡某便多謝慕容公子了。”楊振拱手道。
在楊振離開慕容世家的當天,王家公子因病辭世。
當天晚上,新婚的王夫人與琅嬛玉洞中的藏書一同離奇消失。
王家和慕容家之人被氣得破口大罵,但無論是王家,還是慕容家,都不會想到,其實是那個在慕容家教書的胡先生把人和書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