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臉是血的藍諾並沒有停下自己的動作,而是繼續驅動裝置,生產出更多的特殊化學物質,戰爭已經開始了,他雖然繳獲了大量殘缺的奈米機械,但如果他自己是地球三體組織的成員的話,接下來必然會使用奈米機械的技術,榨乾他的剩餘價值。
如果說在此之前三體人對於人類的態度是輕蔑的話,現在的態度就是在面對生死大敵,而在這種情況之下,絕對會做到無所不用其極。
既然技術已經洩露了,既然人類未來遲早能夠透過殘留的奈米機械反推出三體人奈米機械的原理,那麼趁著人類還沒有在這方面取得突破,肆無忌憚的使用這項技術進行破壞就是必然的。
而奈米機械堪稱防不勝防,人類的高層很可能遭遇接連不斷的暗殺,在此之前,三體人認為人類社會不管是發展的好還是發展的差,對他們來說都沒有影響,因此從沒幹過暗殺政府高官的事,即便地球三體組織可以輕易做到這種事情,三體人也從未下達過這類命令。
但現在,人類自身的發展,已經和未來戰爭的勝負息息相關,原本的一場科學家與戰略家之間的對決,如今已經演變成了一場全民戰爭,那對人類社會體系的破壞也勢在必行。
或許三體人想不到這些,但地球三體組織絕對能夠想到,並且不會浪費這個機會,接下來必須要先救活空間站的這些人,然後儘快返回地面,將特效藥送往世界各地。
因此藍諾直接選擇原地開啟了一個預演,這一次並不是有什麼生命上的威脅,而是他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特效藥的設計與研製。
一個預演就是一百零五天,雖然這段時間沒辦法做長期的臨床實驗,但就像他預料中的那樣,和他一起吃下了奈米機械的同事,在他之後一個個也開始七竅流血,陷入了瀕死的狀態之中。
而他們剛好可以作為藍諾試驗特效藥的志願者,其他人不可能像他那樣,細緻的控制自己的免疫細胞。靠著自己能夠控制血管開合,來像是進行及時戰略遊戲一樣,將奈米機械剿滅。
因此除了特效藥之外,還需要一套輔助裝置,來輔助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在區域性對抗中獲得優勢。
這套輔助裝置需要能夠對大腦內部的血液迴圈進行操作,包括對身體各處的血液迴圈都需要有一定的操控能力,使用機械裝置的話,這種操控所需要的裝置精度和成本都太高了。
而未來將要面對這種奈米機械襲擊的人恐怕數以萬計,甚至是數以百萬計。
不只是政府高官,重要的科學家,工程師,甚至是在教育,金融等各種不同領域的精英都可能會遭遇到暗殺。
殺死一個人並不需要真的投入八十億奈米機械。三體人在藍諾的身上投入了這麼多,是為了做到一擊必殺,實際上幾百萬奈米機械,在沒有及時搶救的情況下,都足以殺死任何一個人,而幾百萬奈米機械,質量甚至不到一毫克,有必要的話,地球三體組織甚至可以在水源之中大規模投放,製造出如同瘟疫一樣的大規模死亡。
在人類政府查出地球三體組織的秘密工廠並且予以摧毀之前,這種大規模的屠殺,很可能會持續出現。
藍諾需要的是在這極短的時間內,開發出一種相對廉價的可以主動操控人體體內血液流動,限制奈米機械在人體中穿梭的裝置,識別奈米機械特徵的蛋白質如今已經合成出來,只要能夠製造血液流動方面的戰略優勢,絕大多數人都可以靠著一定程度的主動操作,對體內的奈米機械完成剿滅。
人類對奈米技術的應用還是非常初步的階段。更多的還是需要藉助自然界中天然的奈米技術,也就是生物的細胞,細菌,病毒之類的存在,如果將他們看做一種機械裝置的話,擁有極其精密結構的他們。甚至要比人類現如今製造出來的任何一種機械都更加先進。
這一點從地球三體組織製造出來的奈米機械,包括三體人制造出來的奈米機械都難以自我複製就能看得出來,想要在細胞的尺度上完成自我複製,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至於比細胞更小的奈米尺度,就更是幾乎不可能進行自我複製了,或者說想要做到微觀到這種程度的自我複製,需要的技術至少要能夠大規模生產智子。
藍諾在自己記憶中的資料庫和放在地球實驗基地的資料庫中,快速的檢索自己所需要的基因序列,他需要一種改造後的變形蟲一類的存在。讓他們可以接受外界的電訊號的干涉,在人體的血管內像是白細胞一樣,自由穿梭,在需要的時候,在血管之中形成血栓,對血管進行截斷,在完成了對奈米機械的毀滅之後,又可以第一時間讓血液恢復流動,減少對身體造成的損害。
這方面藍諾還算比較有信心,這倒並不是說他自信自己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編寫出適應現在情況的基因序列,就算是三體人也沒這個本事。
而是叢集在諸多世界已經收集了大量生物基因,其中就有類似的可以透過電訊號進行外來操作的變形蟲之類的存在。
他只需要呼叫相應的基因資料就可以了,至於說這些資料是從哪裡傳來的?自然是透過預演跨越世界,傳遞資訊而來,一開始的藍諾,只有初始攜帶來的一點資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叢集那邊一次又一次展開預演,他也用自己超凡的記憶一點點把叢集總結的基因庫搬運了過來。
現在的當務之急,其實是對這些改造後的微生物進行操控,藍諾能夠透過發達的神經網路檢測腦組織破壞程度,並且對體內的奈米機械進行分割包圍,但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大腦遭受破壞,一時陷入模湖的情況下,還做到這麼高難的操作。
就算是旁邊有醫護人員,想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結構,進行這種程度的手術,也需要極其高超的技術。
而未來人類遭受奈米機械的襲擊桉例,恐怕會成千上萬,人類之中就算有精英的醫師,能夠擔任這種手術的主治醫師的人也實在是太少了。
“想要讓這類變形蟲的使用難度降低,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開發一套作業系統。其實免疫細胞和奈米機械在人體內的爭鬥,本身就像極了一場及時戰略遊戲。
如果能夠透過對人體結構的掃描,對奈米機械金屬結構的探測,製作成一張三維地圖,然後利用現在已經逐步成熟的技術,開發出一套全息及時戰略遊戲,說不定能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