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沒有開玩笑。”他忙不疊打字解釋。
“雖然主播的講法和常見的歷史講法有很大差別,主觀色彩很濃重但不能說是錯誤,再有一些年代日期地點之類的細節我也驗證過了,也沒有錯誤。”
怕大家再不信末了還斬釘截鐵補上一句:“我以一個學術研究者的信譽保證,我說的都是真的。”
這麼重的話說出來,聽眾們終於意識到不對了。
小惡魔:學術研究者的信譽,為什麼我總覺得這不是開玩笑啊
黑道士:我艹,居然找不到錯誤?這麼個小毛孩子講歷史居然找不到錯誤?這怎麼可能?
花開堪折直須折:坑貨主播隨口編的歷史講演,個人見解隨口就說,可居然連歷史學大神都沒有聽出錯誤,什麼時候藍星人都這麼厲害了?看來,我還是圓溜溜滾回火星吧
我是散戶:居然沒有錯誤,我的個乖乖……藥,藥……誰把我的強心丸拿走了
沒有錯,居然沒錯,還是信譽保證的沒錯。
原本歡脫脫嗑瓜子喝飲料坐著小馬紮圍觀看熱鬧的觀眾紛紛震驚了。
在震驚之後,這群原本就是閑著各種姿勢聊天的觀眾,也忍不住動手了。
鏡頭中的蘇白依舊是不聞不問的樣子,萌軟的少年用刻意壓抑過兒顯得低沉的嗓音,將那光陰掩映下的一切娓娓道來。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談判,1494年6月7日,在羅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裡斯本郊外的這個小鎮簽署條約:在地球上劃一條線,然後像切西瓜一樣把地球一分兩半。葡萄牙拿走了東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懷裡。從當時繪制的這幅油畫上看,討價還價的過程異常激烈,但事實上,精確的計算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無論是葡萄牙人還是西班牙人,與歐洲以外的大陸才剛剛有了一點點接觸,還沒有人準確地知道這個地球究竟有多大……】
小惡魔:託爾德西裡亞斯條約我搜到了,的確是6月7日。問題在於所謂羅馬教皇的主持,國家之間的協議需要教皇的主持麼?
左大人萌萌噠:世界史2070版第三冊,1494年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實行仲裁,兩國簽訂了《託爾德西裡雅斯條約》,同意在維德角以西370裡格處劃界,史稱“教皇子午線“。教皇沒有錯,但是句中的所謂油畫我也沒有找到
和藍很近的綠色:沒有具體找到,但是用古歌搜圖‘託爾德西裡亞斯條約’搜出【圖片1】【圖片2】這兩幅似乎比較像
主題換了,布滿閑話的聊天彈幕變為了最好討論板。
如果單靠工具書查詢其實是很慢的,而觀眾們又不是專業人士,雖然群策群力,但還沒討論清楚一個點就又有一個點被蘇白甩出。
他們一個個手忙腳亂,飛速打字分享著,又忙不疊聽下去。
【1519年9月20日,又一個被葡萄牙冷落的航海家麥哲倫,帶著5艘船和265名船員,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繞地球的航行。
這無疑是一次劃時代的壯舉,它的意義甚至可以和人類離開地球登上月球相比。但450年前的麥哲倫本人卻沒有那麼幸運。在歷經1080個日夜、17000公裡航程之後,1521年9月5日,就在這個宏偉的教堂裡,18位環繞地球的倖存者手擎點亮的蠟燭,為在這次史詩般的偉大航行中死去的勇士祈禱,其中包括他們在菲律賓被殺的船長麥哲倫。
18盞燭光是那麼微弱,但它照亮的卻是人類文明的程序……】
雪團子軟綿綿:18位勇士為麥哲倫祈禱這個故事我聽說過,這次迷之淚目,講得真好
遮風聽雨:1080天,17000公裡,18位倖存者,這些釋晨百科中“麥哲倫環球航行”詞條中都能查到,真是既有歷史的精確又有歷史的韻味
蘇白的目光在螢幕上掃了一下又收回,靜靜讀下去。
聲音依舊是那樣低沉舒緩的聲音,講述的依舊是那一段所有人熟知的歷史,認真聽來卻不覺得枯燥,就算帶著刻意的心思去糾結,也聽得出其中的優雅和自如,繼而這份獨特的美感所打動。
的確忙著挑錯,但已經不只是在忙著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