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難度不大,所以才不應該拿出來當試點。”
試點是什麼?不是挑個最好的“蘋果”擺上貨架,來吸引消費者。那麼幹不是不行,而是失去意義了。
得讓上面、學術界、企業看到實際的情況,不能產生誤判。
如果大家以為搞半導體攻關都像晶圓那麼簡單,反而誤事兒。
齊磊,“實事求是,要讓所有人看到成功的可能,也要看到其中的困難,晶圓屬於報喜不報憂。”
老秦點了點頭,“確實!”
上面希望成功,為全國提供一個可行的標杆。但主要目的還是總結經驗,而不是充門面。
最後,大夥兒終於統一了意見,“用阿斯麥來試點!”
為什麼選擇了阿斯麥呢?畢竟euv光刻機才是最難、風險最大的,這就超過能力極限了。
可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兒。
原因有幾個:
第一,齊磊知道,euv光刻技術缺失不是那麼好突破的。即便是原本那個時空的阿斯麥,也是十幾年後才實現euv商業化。
這個時空,euvllc的主力光刻機企業雖然換成了尼康,但是,多半也起不到什麼提速的作用。
也就是說,我們還有時間!而且,這個時間非常充裕,有十年以上的空檔。
第二,這十多年的空檔期,阿斯麥正好不是隻出不進的狀態。不像其它專案,不拿出成果全行業都要跟著賠。
別忘了,現在光刻機的技術關卡是“浸潤式光刻技術”。
這個技術突破起來不難,就是往光刻機裡注水唄,很容易實現。
前世的那個時空,也就是最近一兩年,浸潤式光刻機就落地了。
而且,這項技術還能撐很多年。不但留下了緩衝,關鍵還在於它可以實現盈利。
它能盈利,那參與試點的各方就都能跟著喝口湯。雖然日子肯定也不好過吧,但起碼比只出不進要強得多。
這是必須考慮的商業因素。
第三,別看我們比不上米國的三大實驗室,還有軍方技術。但是其實是在euv的研發過程中,我們現有的一些優勢領域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在光源、對準系統、電磁穩定平臺等等上,不是毫無可取之處。
也就是說,上面需要試點,當然是看到成果最好。可是看不到成果也沒關係,也要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展現出來就可以了。
這個方案老秦也是同意的,既給展現難度,又能保證低風險。
只是看向馬拓……
他要負責這個事兒,而且很亢奮,但是這個方案最難的地方也正是在馬拓這裡。
光刻機太複雜了,把幾萬個零件拆分成若干個專案,分別攻關,而且還要進行分類調配,對實施者的能力要求太大了。
更難的是,拓爺也不是全能的,他根本就不瞭解光刻機。
“小馬,這事兒…你能行嗎?”
只見拓爺推了推眼鏡,“我可以學!”
好吧,拓爺最大的優點就是學習欲,他真的可以從頭學起。
聽的老秦直搖頭,人比人就是沒法比啊!
像馬拓、齊磊這樣的,天生的好腦子,別人終其一生也不一定掌握的東西,到了他們這裡,一句“我可以學”,你就得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