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時間比較充裕,正好有時間沉澱一下,想想劇情的事兒,再和大夥兒聊聊天。
說說蒼山寫《流年》的一些感想和困惑,順便在解答一些書友的疑問。
.....
首先,均訂一萬了,感謝正版讀者,尤其是起點書友們的大力支援。
上架三個月到一萬,回想了一下,好像是蒼山上升最快了一本書了。
《大宋》都沒這個快,印象中上架三個月的《大宋》連精品都沒進去呢!
但是,也許是年紀大了,感覺這三個月過的比三年還要艱難。
印象中,也只有在大宋完結前的那段時間,才經歷如此的壓力。
一個起點著名拖更狗,生生逼成了萬更爆肝作者,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咋個華麗轉身的呢!
也許,是心境變了吧!
不是削尖腦袋想掙錢的心境,而是一種寫作狀態。
寫大宋的時候,是純粹的新奇和寫作本能。
而且,蒼山比較幸運,大宋選擇的故事脈絡就是最正確的,只要按照編年史往前推,加一點自己的邏輯構思和熱血,基本就齊活了。
故事節奏和幾個高潮點的選擇,也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真的就是剛剛好。
其實,大宋的時候是有點著急的,無論是節奏,還是心態,只想著一個高潮點後過,馬上就跟下一個高潮點,以至於很多地方無法全面的展開。
說白了,寫完了,也沒寫崩,但是不盡興,不完美,也是遺憾最大的一本。
到了熬湯,就倒黴了,不但依舊沒發現這個問題,而且我自己認知上的失誤,導致了熬湯的一系列問題。
那個時候,蒼山一直覺得故事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就能抓住讀者。
想法沒錯,故事一直是蒼山的優勢,我的故事往往你很難猜到下一步要幹什麼,一個段落的走向和結局是什麼。
其實後來才明白,故事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節奏。
這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連作者都容易忽略的關鍵。
熬湯的節奏就是錯的。固然故事很緊湊,故事也很好看,且衝突、懸疑、各個方面都有。但是……
之所以前段時間心心念說要重寫熬湯,是因為如果讓我現在寫的話,一定和原本展現出來的東西完全不同。
起碼要讓太平晚一點出場,並在前期加強肖老道、醜舅和吳老九的互動,讓這個人物更像一個智者、一個陰謀家、一個師長。
下山坳吳家人的成長、種田戲份,起碼也要加到一百萬字左右,讓吳老九先富起來。
也許會平庸,但是對後續劇情的烘托,和現在呈現的,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然後才是太平的出場,血洗下山坳的劇情。
這樣展現吳家人復仇的後續劇情才更有衝擊力。
包括我一句話就帶過那八年,也是徹底毀了熬湯的敗筆之一。
熬湯太緊湊了,不像個,更像是大綱。
然後就是今年。
其實,蒼山最開始是沒想寫《流年》的。從年初開始,甚至更早,就在琢磨新書的事。
準備了好幾個月的,是一本科幻類的。
一直陪伴蒼山的老書友,甚至看過好幾個版本的開頭和大綱,也希望蒼山寫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