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喝茶。”
粉青色釉的鬥笠盞,爬滿了均勻細密的開片。老太太有很多她愛的杯型,若論最愛就是現在這盞。
《資暇集》載,“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既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命匠以漆環代蠟,進於蜀相。蜀相奇之,為制名而話於賓親,人人為便,用於當代。是後傳者,更壞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後歷經改進,最終呈現出瓷鬥笠碗配套的極其精湛、工巧的盞託形態。
現在,劉嬸自然也是配套為老太太呈上的。
雲南最重要的特色經濟作物就有茶葉。全省 14 個州市 110 多個縣域種植茶葉,茶園面積和茶葉産量均居我國首位。茶類農業文化遺産本質上是雲南省各茶葉主産地在悠久農耕歷史時期形成並發展演化的傳統經濟作物生産系統,在我國和雲南省農業文化遺産中具有重要和特色鮮明的地位。
洛煋還未曾有幸參加過“祭茶魂”,但業務上相交的佤族阿姐親切地和他分享過。那是一位擁有著極強生命力的女性,她對洛煋說:“茶魂休憩的地方,是不能隨意被人帶走的。”
神性與人性共同澆築構建的美好,讓洛煋少有地感覺到生存的幸福。他實在是懷念和大夥一起在茶園吃飯的日子。那是可以包著茶葉一起食用的,十分豐盛的布朗飯菜。採摘下來的茶葉有筋骨和它應有的滋味,再讓留下來的嫩葉繼續順利生發。
“二十年前有一位女性就坐在這裡對著那邊的大樹唱哈尼調,聲音嘹亮得好像百靈鳥。”這是佤族夥伴當時說的話,時間與空間宛若可以交融,一家幾代人,都坐在這棵古樹下吃過這樣一餐飯。所以,對於你,什麼才是最珍貴的存在呢?
洛煋出神地想著。
“煋煋······”
“哥!”
老太太和洛然喚醒了出神的洛煋。
“哥,你想去普洱了?”
洛煋笑著點頭,確實,他想念那個地方的溫度與氣味。
“投完標咱倆就去唄,我把機票先買著。”洛然想了想,“還可以問問其他人有沒有空。”他意味深長地對著洛煋挑眉。
洛煋自然是接收到了他的訊號,他無奈地笑了,卻也是真的動心。要不要問一句林川,他想和自己一同去普洱麼?
這時老太太也開口:“我也想念當時佤族那些個小孩子了。”
“奶,我和我哥去,到時候邀請他們來咱家玩。”
“好呀。”
茶香旖旎,放野悠然。
劉嬸見大家吃過飯聊得熱絡,就為兩位少爺也上了春茶。洛煋自然地說:“咱們一起喝。”劉嬸笑著點頭,加入這份快樂氛圍。洛然原本是不愛喝茶的,但見大哥和奶奶都在回憶普洱,便也要嘗試其中滋味。
劉嬸為自己泡茶的時候,她用家裡閑置已久的一對茶葉罐裝好了新的春茶。她敏銳地感覺,少爺今天出門或許用得上。
“鄒家的事,讓你小飛叔看著辦吧。”老太太邊品茶邊說。
“明白奶奶。”
“小飛叔這幾天應該就會找我來說這個事情。”
“他現在忙得連言心都顧不太上。”
“也是恰巧了,都趕上這個時候。”
“是啊。小飛順利上任就都好辦。”老太太似有思忖,她應該還有辦法。如果老鄒他們沒事最好,必要的時候棄卒保車才是明智之選。
“奶奶,我在坦桑的時候就覺得心不安。”
“沒事,現在該做的還是繼續做。其他順勢而為。”老太太的人生閱歷足夠為小輩們開疆拓土,分享這樣的經驗為了整個家族的興旺。
每到這樣的時刻,老太太都會想念一個人。一個兩個小孩都不曾謀面,永遠靜靜地睡在那片大漠,靜靜地遙望,默默地守護——洛廷芳。
他在思考中國新藝術運動過去的錯誤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基礎上,受蘇格拉底藝術思想的啟發,提出美即應用的藝術整體觀,希冀構建以裝飾藝術為場合,以繪畫、建築、雕刻等為分野,同時動員,來造成中國藝術的整個形式,強調藝術家可以替人類效勞的就是社會整個的形式的改善。
“我們應該明白現在嶄新的,革命的態度,是根據於時代精神的本身:迅速,光明,單純,均衡,這一切周濟現代生活的重要的需求。我們所需要的裝飾,並不是在原料本質上的精工細節,是在色與光中的效果,大自然在這個時候重新從藝術上獲得他應得的權衡,那才是人類精神與自然形象的交響、生存的本意。”
有著這樣藝術追求的男人,伴著黃沙漫漫、駝鈴聲聲,一次次踏上敦煌之行。也永遠地留在了那裡,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