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風從四周刮過,張安仁和三嬸的心就如同墜到了地窖裡,“桂花她爹,這可怎麼辦啊?哎喲喂,這荷包賣不出去,留著這麼多荷包有個屁用啊,當初不是你說弄這個能賺錢的嗎,這借的銀子怎麼還啊…。”
三嬸哭哭啼啼,張安仁並沒有告訴他繡荷包的銀子是蔡氏拿的,只道是找人借錢的。
“你個娘們給我住口”,張安仁指著三嬸的手指在發抖,一邊是氣的,一邊是慌的,他怎麼會料到是這個情況,“這件事回去後不要同娘講,就說賣出去了,咱在家等著,等下次二哥一家到鎮上的時候,咱就跟著,看他們把東西賣到哪裡去了,聽到沒,回去後閉緊你的嘴,別給我哭喪著個臉。”
三嬸聽後點了點頭,回去後兩人倒是安分了下來,都盯著初夏一家的動向。
“娘,年前咱們再交一批貨,我和收貨的老闆說一下,下一批貨等過完年後再交”,初夏和劉氏說。
劉氏點點頭,“也行,這馬上也要過年了,大家都忙,這批活做完趁著過年這段時間好好休息一下。”
三嬸就天天盯著劉氏那屋,心裡急得不行,可偏偏別人就是沒有動靜,劉氏和初夏說的是,馬上也要過年了,該去鎮上置辦年貨,要買的東西多了,這些東西還是得劉氏親自去辦。
於是等了一兩天,劉氏挺著個大肚子打算一起去鎮上,和張安民初夏帶著荷包和天麻剛出門沒多久,老三夫妻倆就駕著借來的牛車也緊跟著出門去了。
“這怎麼都出門了?”張老爺子咳嗽著問,看著老二一家和老三一家的背影。
“你管那麼多幹嘛,天冷屋裡待著去”,蔡氏拿著掃帚掃著院子裡的落葉,將落葉用簸箕裝起來倒在廚房裡,可以當柴火燒,就聽見張老爺子在後面說,“這馬上也快過年了,該買的東西你置辦了沒?”
蔡氏將手中的東西一丟,“置辦?沒銀子拿啥置辦?”
“你手裡不是還有幾兩銀子嗎?”張老爺子看老大一家在屋裡,院子裡沒人,“先拿那個將年貨的東西置辦了吧。”
家裡的銀子雖然都是給蔡氏在保管,但具體的數目張老爺子心裡有個大概的數。
“行了,行了,知道了”,蔡氏回答,其實她現在手裡根本就沒銀子,剩下了那點銀子都給了老三,但是蔡氏沒有對張老爺子說。
“要是咱家有輛馬車就好了,那樣刮風下雨還有像現在天冷就都不怕了”,坐在牛車上初夏感嘆道。
雖然吧這牛車一路看風景是挺不錯的,可這風景看多了也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而且這一路吹風受凍的感覺可不好受。
“冷啊,來,靠娘近點”,劉氏說著想將初夏攬在懷裡。
前面的張安民聽到了後說道,“行,等爹掙了錢,給我閨女買一匹小馬駒,搞一個好看的馬車,到時候爹給你駕車。”
“你呀,就哄閨女吧,幸好現在閨女大了,不然你以為還像小時候一樣,保準哭鼻子給你看”,劉氏笑著。
幾人說說笑笑,初夏回頭看見不遠處隔了幾百米的距離好像是三嬸一家,想著大概他們也是去鎮上,並沒有放在心上。
雖說是寒冬,但是鎮上的人卻並不少,比平時還多,因為快接近年關,各種趕集置辦年貨的人也很多,鎮上的鋪子這時候往往都是開門早關門晚,街面上還出現了很多小攤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賣著吃食與日常用品,很有人煙氣,到處洋溢著熱鬧的氣氛。
似乎是形成了習慣,劉氏給初夏和張安民一人買了兩個大肉包,自己則買了兩個大饅頭,張安民把肉包給了劉氏,自己搶著把饅頭給吃了。
李掌櫃的藥堂也是忙的不可開交,這個季節頭腦發熱的人也很多,藥堂裡都是抓藥的人,初夏直接將天麻給到李掌櫃,“你看看,給個價吧。”
李掌櫃一看東西,臉上露出驚喜之色,看向初夏的眼光也不一樣了,“小姑娘,你和我說實話,你家裡真不是幹藥農的?”
“真不是,也就是我家運氣好,能偶爾挖一點東西來賣。”
“你這些寶貝都是在哪裡挖的?”
初夏心想,這可不能告訴你,不然誰曉不曉得你會不會派人去把山頭挖個遍。
李掌櫃大概也猜到了初夏的心思,便沒再繼續問,和上次一樣給了個數,“你這天麻是沒有加工的,價格沒有成品高,給這個數。”
旁邊站著的劉氏看著李掌櫃比了一個二,以為是二兩,哪知道李掌櫃接著說,“二十兩。”
“行,沒問題”,初夏回。
隔著藥堂對面的街面上,老三夫妻看著初夏一家走進了藥堂,有點懵逼,“她們去藥堂幹嘛?”
“我怎麼知道,沒見人生病啊,難道是劉氏懷孕了請大夫看?現在還真是有點錢了,人就顯得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