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娘,這鞋是你家手工做的嗎?多少錢一雙?”
“是我娘親手做的,二十五文一雙,您可以買一雙,便宜又舒適的”,看攤位前有一個中年人問,初夏回答著。
哪裡知道此人問了卻什麼話也不說,搖搖頭就走了,初夏對於這種情況,早已習慣。
“初夏,你去後面歇著吧。”
“爹,沒事,我給你幫幫忙,你看剛才我一吆喝,不就有人問了嗎?這說明還是有人對咱家的鞋感興趣的”,其實是擔心按照張安民那樣只知道死守不知道攬客,最後說不定一雙鞋都賣不出去。
張安民見初夏的吆喝確實有成效,不少的人都看了過來,便沒有再說,自家女兒長的可愛,童音純真,或許吸引到了路人,心裡想著。
在初夏的吆喝下,一炷香後,終於有個客人以二十文錢買走了一雙男鞋。
見有人買了,就有在旁邊看的人問了,“你這鞋二十五文也不便宜啊?”
“伯伯,您去不遠處的幾家鞋店看看,那裡面的鞋都三四十文一雙了,我們已經算是便宜的了。”
初夏觀察了那幾家鞋店,發現便宜的鞋子至少都要三十文,他們賣的,價錢不算高。
“那你這自己做的,能和別人鞋店裡面賣的比?”
初夏笑了,“雖然是自家做的,但是質量卻不差,我和我爹腳上穿的也是自家做的這個鞋”,觀察了下對方,黝黑的面板,上衣還算新,褲子上有補丁,腳下的鞋穿了很久的樣子,鞋面上有漏洞,邊沿上裂開了小口,明顯的農家人。
“而且我們這個鞋適合做農活的人,特別方便,我爹也經常穿這鞋下地幹活,一雙鞋穿很久呢,要不你穿上試試?”
問的人拿著鞋在手中翻看了下,似乎是在考慮,“我個幹活的人腳髒,鞋我就不試了,能便宜點不,小姑娘?”
“那就給您便宜點,二十一雙。”
“那給我拿兩雙,一雙男鞋,一雙女鞋。”
旁邊還有意向想買的人,看見初夏降價了,也說道:“二十文錢給我來一雙。”
“小姑娘,我想試一下……。”
見終於開張賣出去了,後面歇著的劉氏也笑著走了過來,幫忙收銀子,而初夏則在應付著其他客人的話。
等應付完這波客人,攤位上還剩下兩雙女鞋,初夏一拍腦袋,想起了一件事,“爹,我今天帶來的魚腥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