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這些天府衙內議論紛紛,人心有些浮動。”
周分曹稟告道。
自從中州大捷,訊息傳揚過來後,便掀起了波瀾。許多人都覺得既然蠻軍敗了,那麼朝廷收複雍州便是順理成章的事。如此一來,境內勢力便會洗牌,嶗山府也不例外。
朝廷對待陳三郎,究竟是個什麼態度?
實在有些玄妙!
但不管如何,只要把陳三郎調走,離開嶗山府,甚至雍州,那麼對於下面的人沖擊便不言而喻。自古政壇有言:人亡政息。
同理,人即使還在,但如果換了去處,本來施行的政令都很可能會被全面推翻,半點不存。
說白了,陳三郎倘若不在嶗山府了,目前執行的分田制、稅賦、各種産業開發,諸如此類等等,都將被廢除。
這般形勢之下,如何還能安心做事?
陳三郎問道:“我們的人呢?”
“一切安好。”
周分曹露出了微笑。
所謂“我們的人”,指的便是從涇縣帶來的人。這一批最開始的追隨者,忠心耿耿,對於陳三郎無二心,心中早打定主意:陳三郎去哪,他們便跟隨到哪。
這些人,已經成為嶗山府的根基骨幹。
陳三郎入主府城後,給予他們的待遇也是極為豐厚,慢慢地,這一批人已經形成一個階層。
“先生,你去張榜公告,安撫人心,至於府衙人員,但有非議者,一經發現,便拿下治罪。”
周分曹點頭回答:“我明白。”
說著,走了出去。
目送其離開,陳三郎嘆息一聲:真是多事之秋,總不得片刻安靜!
江草齊興沖沖來到。
陳三郎問道:“姐夫,怎麼啦?”
江草齊道:“我接到情報,說雍州境內的義軍要聯手集結在一起,奔赴州郡去,阻擊石破軍。”
陳三郎笑道:“這些人,也不笨。”
李恆威宣讀聖旨,說不管誰,只要殺了石破軍,便能當上雍州刺史。這餡餅,比天大。誰聽聞不蠢蠢欲動,心嚮往之?不過明眼人也知道石破軍雖然潰敗,但還有數萬殘部,不容小視。毫無疑問,這些兵力能從大戰上脫身,定然是精銳,而且隸屬石破軍親兵,這才沒有散去。
雍州境內的義軍,基礎太差,根本無法和正規軍抗衡。那麼,只有靠數量上的優勢了。要有數量,單憑一支義軍肯定辦不到,只有聯合結盟起來。
江草齊道:“不出意外的話,很快會有人來我們這裡,三郎,依你之見,打不打?”
陳三郎瞥他一眼:“你想打?”
江草齊搓了搓手,咧嘴一笑。說不想打,那是違心。將軍百戰,生逢此世,誰不想建功立業?
陳三郎知道他心意,正要說什麼,有門子稟告,說有使者求見。
說曹操,曹操便到,來得倒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