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女將筆墨紙硯,整齊放在几案之上,俯身研墨。
,更添愜意。
眾書生眼見面『色』都紅潤不少。
顧誠隨法海所化大漢進入水府,扮的就是書生,自然也在其中,不過他對詩會興趣不大,而且知道其中貓膩,自然不會用心。
這時,堂上章溫又道:“便以這大江為題,諸位儘可施展手段。”
微微搖頭,顧誠也不好壞了法海計劃,隨手做了一首雜詩,提在那宣紙之上。
也不知是身畔嬌柔蚌女,香風『騷』動心絃,眾書生落筆迅速,彷彿思如泉湧。
不多時,皆放下筆墨,其中幾人頗為自得,想是發揮不錯。
顧誠不在意這個,隨手將雜詩交於了身旁蚌女。
取了詩詞,眾女奉至章溫案前。
章溫拿了詩詞賞評,顧誠本以為,這詩會雖有貓膩,但形式總歸要走。
不說別的,章溫身為書院山長,參加詩會想必也不會少,總歸該有個評語才是,哪裡料到,章溫看了眾書生詩詞,一言不發。
眾書生自然也覺得奇怪,只是龍君再上,不敢妄動。
眾人眼睛一時都是看向章溫,就是一眾修士,雖事情與他們無關,但也存著幾分看熱鬧的心思。
顧誠見眾書生神態,微微搖頭,他們尚且不知大禍臨頭。
不覺間,半柱香功夫已然過去。
章溫想是看完了眾書生詩詞,忽然起身,從那一疊宣紙中,抽出了三張,對龍君道:“龍君,此三人文采最好。”
這般場景,著實讓人疑『惑』得很。
龍君要他評比,他半句評語也不曾說,這麼幹巴巴的就抽出三人詩詞,這就成了?
不說評語,就是凡間詩會,若有佳作,怎麼也得傳閱一番,諸人賞過,飲酒助興才是。
怎章溫如此行事?
眾人疑『惑』,龍君聽了章溫稟報,卻不覺奇怪,大袖一招,將章溫手頭的三份詩詞收了上去。
略略掃了一眼,也不知看出了什麼。
忽道:“張子興、蘇長佑、陶亮是何人,且上前來。”
龍君語氣溫和,看不出半點不對,不過顧誠卻隱隱看到對方眼角,閃過那麼一絲興奮。
龍君點名,那三名書生左右看了看,興奮起身,快步走到大殿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