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施恩故意沉思了一會兒,對眾大臣道:
“閣老言之有理,各位愛卿意下如何呢?”
這時,堂下大臣紛紛議論起來,有的主張儘快發兵救援的,也有同意蒙閣老慎重行事的,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爭得面紅耳赤。
施恩不動聲色,暗地裡觀察著眾人的神色,認真記錄著各派別的言行,見嚴太師只是悶悶站在一旁一言不發,便問道:
“太師可有話要教導學生的?”
嚴伯安聽到施恩還是以師生之禮待他,又是驚恐又是感懷,忙跪在地上連聲道:
“國主,這用兵之事老夫不甚精通,不敢給國主亂拿主意,但老夫覺得蒙閣老說的有些道理,凡是不可太過急躁,須懂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不瞭解情況貿然進擊,終是不妥……”
“哎!太師此話差矣,八百里加急說得明明白白,怎又不知己知彼了?青州縣已是陷入民亂,若再不及時阻止恐是要釀成大禍啊!”
孫文景終於忍不住,打斷了嚴伯安的話,拱手對施恩道:
“國主,臣以為,兵貴神速,應立刻出兵青州,將民變彈壓下去方為上策,若是讓民變蔓延開來,只怕到時候想出兵就晚矣。”
施恩皺著眉,思慮了片刻,好似終於下定了決心一般,對眾大臣道:
“嗯,孫愛卿說得在理,眾愛卿勿需再議了,我意已決,如今我東黎國剛剛安定下來就發生民變,若不趁著還未形成氣候就打壓下去,恐怕局面會一發不可收拾,所以,還是依孫愛卿說的,即刻出兵青州,火速平息民亂。”
蒙烈是個武將,性格直率脾氣火爆,不似他父親那樣謹小慎微,他也是主張出兵的,因此,施恩話音剛落,他便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道:
“國主放心,末將這就去集結兵士,明日一早便可出發。”
說著,告了退,邁開大步走出了王宮。
蒙閣老看著蒙烈的背影,輕輕嘆了口氣,也不再多言,他太瞭解自己兒子了,這樣稀裡糊塗地去青州平亂,若真是如八百里加急公函說的那樣倒還好了,就怕這一切都是有人故意為之,設下的圈套,那他這個完全沒有城府,不會算計的兒子定會栽在這件事情上了。
蒙閣老感到有些無奈,如今新王已經登位,又年輕氣盛,他雖然身為朝中老人,亦不好過多幹涉他的決定。
所以,到了晚間,蒙烈回了府,蒙閣老只得將他喚到身邊,仔仔細細交代了一番,讓他小心提防,凡事三思而行,勿要中了別人的圈套,又將身邊一個名叫岑喬的謀士派給他做了軍師,讓他諸事多和岑喬商議,不可莽撞行事,直嘮叨到三更方這才作罷。
蒙烈一一應允了,領了軍令,讓軍士連夜打點行裝,第二天天還不亮便帶著一萬護國軍出了黎陽城,一路朝青州縣而來。
蒙烈帶著人馬一路緊趕慢趕,先是來到了青州縣城,但見城內商戶和老百姓早已躲的躲逃的逃不知了去向,留下諾大的一個青州縣城空空如也,狼藉一片。
兵士下馬,到城中各處搜尋了一陣,好不容易找到幾個還未來得及逃走的百姓帶到蒙烈跟前。
這幾個百姓見到烏泱泱的大軍進城,早已嚇得是跪在地上抖成一團。
蒙烈問道:
“爾等何人?作何營生?城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會無緣無故生了民變?你等可是亂民?快快給本將軍道來。”
那幾個百姓哆哆嗦嗦回道:
“回……回大將軍,小民都乃這城中的百姓,祖輩便在這青州城生活,平日裡做些小買賣聊以為生,怎……怎會是亂民啊?”
“回將軍老爺,哪……哪兒有什麼民變啊,都……都是五天前,不知打哪兒來了一群悍匪,闖進了城中,見人便砍,見了店鋪便砸,也不知到底是何緣故,所以大夥兒都不敢再呆在城中,紛紛逃命去了。”
蒙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