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倍青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小被冠以神童的稱號,他五歲開蒙,七歲能詩,九歲能文,十三歲就考取了秀才,卻陰差陽錯,鬼使神差的在十三歲半的時候,突然迷上了算學。
自此,卜倍青丟開那些子曰知乎的禮教典籍,聖人之學,全身心的翱翔在數字的海洋裡,從《九章算術》到《算經十書》,他都拿來細細研讀,滿腦子都是四則運算、開解方程,勾三股四弦五之類,如同著了魔般,再也拉不出來。
那些“學而時習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儒家經典,在他眼中卻成了猴子放屁——冒充人氣的糟粕。
卜倍青的家人也很無奈,遍請了名醫給他醫治,卻也無藥可治。
有人說怕是衝撞了神靈,鬼魂附體,於是乎東邊找來張天師,西邊搬請麻仙姑,左手拿起文王鼓,右手操起二郎鞭,揚鞭打鼓拜神仙。
卜倍青起初覺得好玩,跟著眾道士熱熱鬧鬧的戲耍了一陣,後來覺得無趣,便開始當眾推演圓周率,3.……計算個沒完沒了。
就有人據此而言之鑿鑿的斷定,小卜同學乃是南朝祖沖之所投胎轉世而來。
家人才略略寬心,又見其日常飲食不減,紅光滿面,神清氣爽,索性由著他信馬由韁,在科學的大道上縱橫馳騁。
自此,卜倍青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研究的興趣延伸到天文曆法、機械製造、工程技術、水利農田等眾多鄰域。
在十六七歲上,還依據古籍記載,重造了指南車、自動磨,以及諸葛丞相發明的木馬流車。
看著卜倍青一天天年紀見長,家人覺得不能再讓他這樣胡鬧下去,經濟仕途是無望了,讓他販牛糶米學做生意,他又不肯。就尋思著給他說門親事,討房媳婦兒,或許能讓他迴歸常人。
可是,訊息一傳出去,平時交好往來,家中有未出閣女兒的親戚朋友,都不敢再來登門了,把卜倍青的老爹老孃氣得個半死。
雖然卜倍青長得文質彬彬,一表人才,但哪個肯把女兒嫁給他這樣一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學業荒廢,不懂經營的怪人。
忽有一日,前街王媒婆,雀躍而至,登門道喜。卜家上下不敢怠慢,急忙請其落坐敬茶,問喜從何來?那媒婆起初還拿腔捏調的只是不說,後來才不緊不慢的娓娓道出緣由。
原來,是本州大戶朱員外看上了卜公子,願意將自己獨生女兒嫁於卜倍青,成就一段好姻緣。
問:那朱家小姐長啥模樣?
答曰:七分隨爹三分隨娘,白白淨淨只是略胖,不重不重兩百靠上。
什麼?他家有錢也不能把人當那個啥養吧!一個小姐家家的怎麼就吃成這樣?
“唉!”王媒婆嘆了口氣:
“箇中緣由說來話長,這朱家小姐,自幼聰明伶俐,惹人喜愛,但在四五歲上突然生了場怪病,把腦子燒壞了。此後身體外貌如常人一般生長發育良好,但智力一直停留在四五歲的水平,雖然不傻,但認知能力如同幼兒一般,一天到晚只知道吃,不讓吃就倒地哭鬧。
朱員外無奈,只能多請些丫鬟、婆子伺候照看,這朱小姐除了愛吃之外,別無其他毛病,性格文靜,不打不鬧,吃飽後只喜歡搬著小凳在太陽地裡曬曬太陽,打個盹,睡個覺。”
最後,王媒婆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