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不是明著配合。
而是明著反對,暗中配合。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謝三賓雙膝下跪:“陛下,臣耳聾目瞎,請求告老還鄉!”
崇禎緩緩站起身,問道:“謝尚書,你如何看待公示家產這件事?”
謝三賓回答:“臣以為不妥。”
“是不妥,還是不敢?”
“皇上說什麼就是什麼。”
“你在指責朕搞一言堂?”
“臣不敢。”
“那你為何不同意公示家產?”
“臣怕有人藉著這個機會搞黨爭,打擊異己,擾亂朝綱。”
崇禎反問:“不公示家產就不能搞黨爭,打擊異己,擾亂朝綱了?”
謝三賓一時語塞。
崇禎繼續說道:“謝尚書,京師乃至大明的百姓都說公示家產可以最大程度上打擊貪腐,你卻執意反對。此舉不但違背民意,還有貪腐之嫌。”
“臣冤枉。”
“冤枉?”崇禎從龍書案上拿起一張紙,扔在地上並說道:“你這就寫,把家產全都寫上去。”
謝三賓也在轉移家產。
可是他的家產太多了,根本轉移不過來。
一旦調查就會發現,他的收入和家產完全不匹配。
謝三賓拿著紙張,開始沉吟:“臣...”
邱瑜搶過紙張,大聲說道:“你不敢寫,我敢寫。”
在所有人注視下,他從王承恩手裡借來一支筆,刷刷點點的寫了起來。
邱瑜的家產和收入匹配嗎?
當然不匹配。
身為吏部尚書,門生故吏遍及全國。
哪怕一人送他一塊磚頭,都能蓋兩間茅房。
邱瑜明白一個道理。
天下皆戴罪之人,崇禎只會擇其不從者而罰之。
只要按照崇禎的意思做事,做利國利民的好事。
崇禎就不會對他下手。
在現場氣氛的烘托下,謝三賓不得不拿起另一張紙寫自己的家產。
等兩人都寫完,邱瑜提議:“臣請陛下派錦衣衛去臣家中核實情況,如有不符,臣甘願伏法。”
難題來到了謝三賓這邊。
同意核實會露餡,不同意核實會加劇懷疑。
邱瑜扯著嗓子逼迫道:“謝三賓,你不敢了吧?”
旁邊的御史們連忙送助攻:“臣彈劾謝三賓貪墨無度,敗壞朝綱,請陛下徹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