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損失數騎後,八旗兵終於來到明軍陣前。
他們衝到明軍側翼,騎在馬上居高臨下,對著明軍的臉放箭。
戰馬衝鋒的慣性加上弓箭的勢能,讓箭矢的破甲能力大增。
不斷有明軍中箭,他們剛剛倒下,後面立刻就有明軍頂了上去。
見無法撼動明軍陣型,八旗兵不敢在原地久留,放完箭矢後就退了回去。
他們後退的同時,豪格將五千步兵派了上去。
建奴步兵的裝備和明軍步兵除了鳥銃不一樣外,其他的幾乎一模一樣。
都是前面有戰車。
刀牌手,長矛兵,火器兵和弓弩手躲在後面。
進入戰場後,他們朝明軍步兵迎了上去。
之前退下來的建奴騎兵則退到八旗步兵後面,伺機而動。
“命劉肇基派兩千騎兵上陣,護住步兵後方,尋找機會!”王永吉再次下令。
戰場打仗不是棋盤下棋。
棋盤下棋時,可以在對方落子後考慮應對之策。
戰場上機會稍縱即逝,很多時候等軍令傳達到基層部隊,機會已經沒了。
所以需要在對方出招前做好規劃。
劉肇基得到命令後派乙邦才帶著兩千騎兵衝進戰場,藏在己方步兵身後尋找機會。
兩支步兵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
轟!
便攜的輕型火炮拉開了廝殺的序幕。
兩支精銳步兵先是用遠端武器攻擊,隨後短兵相接。
金屬相撞,喊聲陣陣,慘叫連連。
雙方比拼的不僅是力氣,還有裝備,士氣,臨陣殺敵的技巧,以及承傷能力。
同樣的傷亡,承傷能力強的可以做到不潰敗。
眼見無法拿下對方,兩邊的將領決定擴大戰鬥規模。
王永吉派出了左翼,豪格派出了右翼。
步兵廝殺的同時,雙方騎兵不停地在戰場上移動,試圖找到對方的破綻。
相遇後,騎兵也加入了戰鬥。
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戰馬的悲鳴和士兵的哀嚎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悲壯的交響樂。
兩軍在寧遠河下游鏖戰的同時,距離寧遠八十里的塔山也變成了戰場。
下午未時末,博洛率五千騎兵趕到了塔山附近。
在探馬的引導下,他來到一處高地觀察情況。
透過千里眼,他發現遠處有兩支明軍。
一支是步兵,人數在兩千左右,正在從東往西挖掘壕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