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勇先是點頭,然後有些擔憂:“總兵大人真的不怕朝廷怪罪嗎?”
吳三桂拍了拍巴克勇的肩膀,沒有回答他的問題。
現在不是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
當務之急是儲存實力。
他吳三桂和關寧軍是綁在一起的,一損俱損。
而且,他相信朝廷和皇帝也不願意看到關寧軍白白送死。
“這是朝廷的調令,你率五千騎兵立刻星夜馳往密雲,到了之後只聽黃得功的將令,其他人的命令一概不聽,記住了嗎?”
巴克勇伸手接過調令,再次單膝下跪:“屬下領命。”
“切記,要像松錦之戰那樣,能戰則戰,不能戰立刻逃跑,千萬不能猶豫。”.
半天后,巴克勇帶領五千騎兵匆匆離開山海關,朝密雲疾馳而去。
與此同時。
兩個騎兵帶著吳三桂的將令去往薊州,讓李守鑅時刻關注遵化和青山關一帶的情況。
為了不被濟爾哈朗抄了後路,吳三桂甚至在山海關外排兵佈陣,強行吸引濟爾哈朗的注意力。
密雲。
黃得功看著手裡的旨意,坐在椅子上眉頭緊鎖。
他有種錯覺。
好像此時的他不是黃得功,而是松山的洪承疇,汝州的孫傳庭。
都是在皇帝一道道催戰詔書下,倉促出兵導致兵敗。
現在,終於輪到自己了?
黃得功輕輕甩了甩腦袋,將那個想法徹底甩乾淨。
可是...怎麼打才能贏?
黃得功一時間也沒了頭緒,他抬起頭看向送信之人,忙問:“李指揮使,建奴入關氣勢正盛,就算能瞞過多爾袞順利到達宣府,也不一定是多鐸的對手。”
“建奴騎兵如雲,擅長野戰,我手下只有不到兩千騎兵,就算加上王永吉和吳三桂的兵馬,騎兵總數也不過萬餘人!”
“更何況這是臨時拼湊出來的隊伍,沒有經過磨合,臨陣時很容易出問題!”
“陛下又催促我在短時間內與多鐸決戰,總兵力不佔優勢,騎兵更沒有優勢可談,說實話,很難贏!”
黃得功開口就是大實話。
雖然沒有表達對大明皇帝的不滿,但句句都顯露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