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兩天過去。
在這兩天中,A組的林微音登場演奏了《a小調鋼琴奏鳴曲》,這是莫扎特作品集中的一曲,也是大眾廣為流傳的一曲,林微音用她高超的功底完美演奏了這首曲子,琴音裡細膩而深厚的感情,贏得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
根據規則,評審們並沒有現場公佈分數,而是淘汰賽全體選手表現結束後,才會在官網給予公佈,並篩選出大賽方評出的四小組的第一名,保送到總決賽。
除了林微音之外,B組的高飛流、鄭俊毅等人,也相繼表演完畢。
時間來到了第三天,廖遠終於上場。
在十二首古典樂曲曲目中,廖遠抽到了法國著名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的代表作《夜之幽靈》中的第一首:《水妖》。
整首鋼琴曲充滿了詭異的奇幻氣息,極具技巧性,用透明而繁複的音樂來詮釋水精靈哀怨的愛情,相當傳神和深刻。
和著名大鋼琴家德彪西一樣,拉威爾也是十九世紀著名的印象派作曲大師之一,他一生都在追求技術的盡善盡美,對每一部作品都反覆推敲、精心雕琢,不到極端完美決不罷休。
他曾對其傳記作者馬紐埃爾說:“我的目標是技術完美,因為我確知這一目標永遠無法達到,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斷向它靠近。”
廖遠對於拉威爾的作品並不熟悉,但這並不妨礙他的演奏。
自從淘汰賽曲目公佈後,他也是迅速把所有曲目都認真學習了一遍。
對於廖遠來說,即便是第一天登場,他也絲毫不慌,畢竟到了他這個級別,視奏的能力,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只要有曲譜,沒有他不能現場演奏的曲子。
更別說這兩天,私底下他也有稍加練習。
因此,當他登場,以絕對手速和情感完美演奏《水妖》時,沒有人知道,在三天之前,廖遠對此曲還是兩眼一抹黑的陌生狀態。
在廖遠的演奏下,現場彷彿有狂風驟雨在呼嘯,人們的面前,一滴滴水珠從天而降,沿著藍色的玻璃窗淙淙流淌,滴答滴答的琴音,在這一刻,猶如一名女子在深淵裡低吟淺唱。
此曲的演奏難點在於需要用右手觸鍵輕、穩,且快而不亂,以表現水的流動性與顆粒性,要求演奏者具備魔鬼般的技巧,這對於廖遠來說並不難。
因此,短暫的幾分鐘過去,當琴音消泯,一曲《水妖》正式完成。
但人們依然還沉浸在那詭譎而陰冷的琴音裡,只感覺耳畔有女聲在笑吟吟的歌唱,感覺到渾身發冷。
當廖遠起身離場,人們才恍若大夢初醒,用力的鼓掌。
優秀的演奏家就是這樣,不管是什麼樣的曲子,都能夠輕鬆的帶動聽眾的情緒。
與此同時,廖遠的演奏透過現場攝像機傳送到全球各地,引起了所有正在關注這場比賽的觀眾們的熱烈討論。
感謝山青盈的打賞,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