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部長雖然位高權重,但專業的事自然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得到了授權,宗一謀這才開啟了郵件,給郵件掛上播放器,點選了播放。
這首曲子是《故鄉的原風景》,全程主要樂器便是陶笛,那嗚嗚嗚的聲響,刺激的宗一謀汗毛倒豎,聽得他一愣一愣的。
腦海中不由浮現兒時的記憶。
那是深秋的田野,夕陽西下,農家的炊煙隨著微風像一條條白色絲帶緩緩飄散。
鴨子們成群結隊正趕回各家,而孩童們光著腳丫,舞著樹枝,瘋跑在早已收割完只剩下稻樁和稻草垛的田裡。
他們掏泥鰍,追青蛙,捉蟋蟀,自家的大黃狗也屁顛屁顛的跟在身後一起瘋一起跑,樂此不疲!
不久,遠方傳來母親的呼喚:XXX,回來吃飯啦!
“故鄉的原風景啊……”
六十歲的年紀,宗一謀竟然溼了眼眶。
這首樂曲,仿若舊時便已存在的旋律,讓宗一謀越發覺得珍貴,現代的喧囂帶走了太多的美好情懷,精緻的利己主義,讓所有人禮貌且冷漠,人和人之間沒有了保底的溫度,你我皆是孤島,誰也逃離不了孤獨。
或許故鄉的風景,在記憶裡永不褪色,但所謂“故鄉”,大多隻是一廂情願的幻想,當你回去,它已不再相關。
“扎不了根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啊!”
宗一謀感慨道。
這一刻,他原本心中對廖遠的芥蒂漸漸消失,他曾聽過《保衛黃河》,聽過《東方紅》,此時越發覺得廖遠的才華深不可測。
伴隨著耳畔的音樂,宗一謀內心滿是對曾經年少時的家和故鄉的回味。
此時,他思緒滿地。
那山,那人,那事,似乎既清晰,又變得模糊。
最後只剩下一聲唏噓。
宗一謀讓助理把枸杞茶泡滿,然後一邊喝著茶,一邊點選下一首樂曲。
這首樂曲,名字叫《英雄的黎明》。
宗一謀曾在二十年前,拍過一部關於英雄的電影,也曾獲得國際上的一致好評,那是他奠定導演風格的伊始,他是美術視覺設計出身,對美學有極高的藝術水平,雖然故事拍的稀爛,但畫面卻極端美好,那部電影,在國內雖然飽受詬病,但在國外,卻是讓宗一謀聲名鵲起。
也算是福禍相依。
只是從二十年前起,那部英雄過後,宗一謀就沒打算在拍武俠類電影。
如今,聽得這首《英雄的黎明》,讓宗一謀再一次回憶如梭……
武俠夢,幾多許,悠揚如你,一去無回。
他嘆息一聲。
點選下一首,《故宮的回憶》。
當聽到前奏的鼓聲響起時,伴隨著悠揚的電子合成樂,瞬間就帶走宗一謀積蘊已深的焦鬱與煩躁,疲憊的身心似乎得到了片刻的舒緩。
他渾身一震,仔細傾聽,面露安詳與享受,似乎找到了與靈魂契合的音樂。
那配樂,精湛若斯,音符隨著歷史的起伏而不斷變換著節奏,低沉的打擊樂,彷彿敲響了永樂朝的大鐘,故宮琉璃瓦覆蓋下的莊嚴大殿,代表著華夏文明國度的瑰麗與輝煌。
此刻,宗一謀的腦海中,古老壯麗的風景翩翩掠過,渾厚文明的畫卷,幻化成音符一一展現。
如同初遇時的驚豔,亦是失語了的慨嘆。
激動之下,宗一謀拍案而起。
“就它了!”
感謝山青盈的打賞,早上起床腦闊疼,沒睡好,繼續寫,求個月票(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