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言論出自於韓國《文化日報》,該報社是韓國本土的暢銷綜合類報紙,並且該言論獲得了許多網友、市民的支援。
該類報道很快便穿回到了華夏國內,微博上各個大V、自媒體賬號俱都對之進行了轉發評論。
“如此扯淡的分析,在下生平僅見!”
“廖遠真是韓國的!因為全宇宙都是韓國的!”
“不只是廖遠,林微音、高飛流他們都是韓國的,滿意了嗎?”
“你們是宇宙第一!”
“我就喜歡韓國如此自信的樣子!讓我多笑一會兒,馬上就有減肥效果了!”
“唉,你們要體諒一下人家,韓國人是沒有歷史的……”
“也就只能靠胡編亂造來維護自尊心了!”
“讓他們意淫一下吧,可憐得韓國人!”
“我覺得廖遠這時候可能像是踩了XX一樣難受吧……”
熱烈的討論讓相關話題很快便登上了熱搜榜,廖遠就算不關注都不行了,不過他並對此並沒有太多感覺,前世他同樣被迫當了好幾次韓國人。
放下手中的樂器,廖遠看著坐在辦公桌上厚厚的一沓電影邀約,揉了揉眉頭。
“這只是一小部分,我特地挑出來的比較有價值的邀約函。”
陳沐恩抱著資料夾,認真的說:“許多投資方都認可你的票房號召力,許多這也迫使很多導演想要與你合作,因為只有你加入了,他們才能拉到更多的投資,這些邀約來自不同的導演,比如獲得過金雞獎最佳導演的陳士德導演……”
廖遠擺了擺手,把邀約推向一旁:“說說別的。”
自從《不能說的秘密》上映大火之後,許多導演都是注意到了廖遠的演技,值得一提的是,《不能說的秘密》在導演拍攝手法上是略顯單一的,這在一些真正的大導演眼中是毫無疑問的漏洞,也能看出廖遠是初次掌鏡,所以一些鏡頭語言講述的還不熟練。
但毫無疑問,廖遠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這些導演就動了心思,想要拉廖遠入夥,一起幹一票大的。
比如陳士德發來的電影邀請函,片名叫《活著》。
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貧困到交不起房租的保健品商販,透過購買一款印度仿製藥“格列寧”而發家致富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故事是由現實案例改編,這讓廖遠想起了前世的《我不是藥神》。
不過他並不準備參演,劇本是好劇本,但他並沒有去表演的慾望,目前他的所有工作差不多都在為冬奧會讓步,在公司處理一些事務後,下午他就要前往大禮堂繼續排練《英雄的黎明》。
“陳士德導演說了,你工作忙,不參演也沒事。”
陳沐恩咳嗽了一聲:“他主要還是想讓你為這部電影創作一部主題曲,陳士德是吳康城吳導的朋友,是吳導推薦的,對方很爽快,只要歌好,價格不是問題,聽說陳士德拉來了不少投資,而且有大人物背書……”
吳康城就是《大英雄鄭成功》的導演,廖遠對吳導是有印象的,但其實雙方並沒有熟稔到可以互換資源的地步,當初幫襯吳康城,實際上也是看在張亦弛導演的面子上。
所以,吳康城的推薦,在廖遠這裡並不具備太高的價值。
至於《活著》這部電影,廖遠也不想摻和,用腳底板想,他也知道這部電影不簡單,在華夏,能拍攝這種反映社會問題的的現實主義電影,沒點背景還真不敢拍。
感謝isaker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