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奧古斯特,你開快點好嗎?”
一輛觀光車急速行駛在多瑙河畔的公路上,駕駛者正是維亞納音樂協會理事奧古斯特·王爾德,他曾經負責邀請廖遠參與曾在金色大廳舉辦的亞裔音樂會專場。
此時聽聞廖遠再次重臨維亞納,立即就快馬加鞭的趕來。
旁邊正在不斷催促王爾德提速的,是一名戴著紳士帽,纏著英倫風小馬甲的男子,年約五六十歲,有著黑白參半的山羊鬍子。
他叫彼得·萊頓,率屬於一個叫國際鋼琴比賽聯盟的組織。
伴隨著20世紀國際音樂賽事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一個叫做“國際音樂比賽世界聯盟”,又稱作日內瓦競賽聯盟的非盈利國際組織開始出現。
上世紀中旬,該聯盟於瑞典日內瓦成立,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上享有音樂界“奧委會”的美譽。
聯盟名下有127項賽事,如“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威爾第國際聲樂比賽”、“伊麗莎白王后國際音樂比賽”、“宋雅皇后國際聲樂比賽”等,包含了鋼琴、小提琴、聲樂等多個品類。
當然,這其中關於鋼琴的最頂尖賽事,自然是“肖邦國際鋼琴比賽”。
“肖邦國際鋼琴大賽”是世界三大古典音樂賽事之一,五年舉辦一次,華夏知名鋼琴家林微音曾獲得“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從而一舉成名天下知。
而另外兩個音樂賽事,則是“伊麗莎白女王音樂比賽”以及“柴可夫斯基大賽”。
“奧古斯特,你說廖會答應參加柴可夫斯基大賽嗎?”
飛速疾行的觀光車上,彼得·萊頓壓著頭頂的紳士帽,興奮的問道:“自從一帝四皇大賽和亞裔音樂會專場過後,他的名氣享譽世界樂壇,讓他去參加比賽,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不過分,一個天才鋼琴家,理應挑戰所有的鋼琴賽事,拿遍所有獎項。”
王爾德呵呵笑道:“如果不是肖邦國際大賽每五年舉辦一次,真想讓那些自詡天才的鋼琴家們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絕對碾壓。”
“你說的有道理,廖想成為頂級大鋼琴家,就應該有實際行動去證明自己!哈哈,如果能邀請到廖遠參與柴可夫斯基大賽,那絕對能引起全世界音樂家的矚目。”
兩人越說越興奮,很快就來到了金色大廳。
王爾德飛快走下馬車,拿出通行證,帶著彼得向大廳內疾步而去,只是腳步聲忽然下意識的壓低。
兩人目光放射而去,就見舞臺上,廖遠正坐在鋼琴前,進行四手聯彈。
整個音樂大廳數百號人,此刻卻是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琴聲叮咚,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都在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絃。
那一刻,它們似乎融合在了一起,永不分離。
這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情感之豐富,使聽者動容,讓聞者潸然淚下。
此時,王爾德與彼得駐足在座位席的中間走廊。
兩人面面相覷,一臉驚恐。
《卡農》式四手聯彈?
這種注重對位、編排,如同自然、數學公式般的演繹方式,自然是《卡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