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英東聽後,內心有些悸動,他想道:自己雖為十八寨的總把頭,可終究是綠林人士,若能借此進入一方政權,那才算得上出人頭地。如果皇太極真能統一女真,善待葉赫等其他同族,倒是個大好事。就是哥哥和十八寨的弟兄們,不知能否同意呢?
英東慢吞吞的言道:“多謝貝勒爺好意,可此事,事關重大,也不是我一時可以決定的,還得回去和大家商量商量。”
皇太極也同意道:“不錯,大俠手下數萬之眾,難免各有己見。此番提議,本帥向你保證,無論何時、何地,均可奏效。”
英東腦中太亂,他不知自己如何抉擇,為了逃避起見,就轉而問道:“此戰議和,不知貝勒爺意下如何。”
皇太極聽後,強調自己決不和談,又讓費英東帶話給趙率教,勸他開城投降。
二人說到這裡,就沒有談下去的必要了,費英東起身就要告辭,皇太極拉住了他,將那把烤肉用的匕首拿了出來,合上了刀鞘後,遞給了費英東,道:“大俠今日一走,不知何時有機會坐在一起,這把匕首是父汗送我的十六歲禮物,今日將它轉送給你,希望大俠記著,無論你何時來歸,我必視為手足之臣。此次回到錦州,就是戰場上拼的你死我活,也不妨礙大俠來投。”
英東看皇太極誠心滿滿,不得已收了下來,他頭重腳輕的拜別了皇太極,一路上像是丟了魂,腦中不斷的想著剛才發生的事。
等費英東回到了錦州城裡,眾人都急忙趕來,問他去了哪裡。費英東心不在焉的,說自己去了後金大營,他自然是隱瞞了皇太極勸降的話。
眾人聽後,都捏了一把冷汗,形孤言道:“兄弟可不敢如此冒失,大傢伙還都指望著你呢。”
英東一改豪爽的性格,只是小聲“嗯”了一句。就在他回來的當天,八旗大軍再次發起了進攻。
在趙率教英明的指揮下,八旗軍難以抵擋炮火的打擊,雖有少數部隊衝到了城下,也被樓上的長箭、雷石擊退。這一次,後金軍再次無功而返。
趙率教又一次打退了皇太極,他高興的言道:“袁大人的援兵一到,兩軍前後夾擊,讓那後金的賊寇死無葬身之地。”
正如趙率教所說,第二天,滿桂帶著十八寨的援軍就來到了錦州外圍,直接與圍城的四旗展開了浴血廝殺。內部的四旗,依舊攻城不止,戰了兩天兩夜,雙方各有傷亡,基本打了個平手。
費英東心緒不寧,看十八寨聯軍沒有佔到便宜,也一直惦記著皇太極的招降政策,他編了個藉口,衝出了城外,來到了袁子仁和古沐琳軍中。
經過費英東反覆的思量,以及滿桂將軍的同意,十八寨的人馬退回了前屯。而後金那邊,似乎是和英東商量好似的,也沒有追擊。
戰事一時陷入了僵持階段,皇太極的軍隊在刺骨的寒風之中,慢慢的堅持不住,而且每人所帶的口糧也所剩不多。無奈之下,皇太極留下了多爾袞兄弟的三旗兵馬圍城,而自己帶著其他五旗,轉而進攻寧遠。
哪知袁崇煥在城外新挖了壕溝,增築了壁壘,將紅夷大炮放到了新修的工事中。後金連攻三天,損兵折將數千人。
袁崇煥此刻已經胸有成竹,他看後金攻城受挫後,親自寫了一封書信,差人送給趙率教。其大意為,已經請朝廷調了登州、萊州的援軍,去解錦州之圍,然後又從天津調了水兵,前來支援趙率教。袁崇煥這樣做,乃是用了一計,他料定這信必被皇太極所截獲,只要皇太極回援,他就可乘勝追擊。
果不其然,皇太極擷取了袁崇煥的書信後,心急如焚。他不得不改變策略,轉而回攻錦州。此時,錦州城外早已戰火連天,趙率教甚是狡猾,他看皇太極帶走了五旗,立刻就率主力出城,兩軍已經交戰了兩天。要不是皇太極來得及時,這三旗人馬差點就被全殲。趙率教此時接到了哨報,知道皇太極趕回錦州,他馬上率兵回城,將城門一關,把大炮填滿炮彈。
皇太極剛剛趕來,就見大炮橫飛,火光映天,不僅如此,身後又奔來了袁崇煥的追兵。他親自率領部下衝鋒,才將寧遠的追兵擊退。
四貝勒馬上召回所有八旗軍兵,在錦州五里之外,狼狽的安營紮寨。
八旗軍安下了營帳,皇太極巡視了一遭,發現原本軍容整齊的軍隊,人人疲憊睏乏,不堪再戰。再一看諸位將領,英姿散去,倦怠無神。他嘆了口氣,回到了自己的大帳中。
皇太極前腳剛進營帳。阿敏、莽古爾泰
碩託也跟了進來。
皇太極問道:“我軍還剩多少人馬?”
阿敏道:“已經不足四萬,幾次大仗下來,折損過半。”
皇太極聽後,既怨又怒,他讓三人退了下去,自己在營中獨自思考。他想道:這番進攻明朝,目的乃坐實大汗之位,現在錦州、寧遠兩城,都不能攻下,當真是:進也不能進,退也不能退。如此被動的局面,我該怎麼辦呢?
皇太極在營帳內,來回踱步,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辦時,帳外有人報通道:“大貝勒有緊急書函送到。”
皇太極命人呈上代善的密函,他拆開一看後,差點暈倒在地上。
喜歡金明闖請大家收藏:()金明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