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經七劍》為道陵祖師所創,乃是自掌法之中,演化而出的氣劍,此功一出,掌、劍皆可傷人。此七路掌法,每路練成後,自掌中可使得一路劍氣,七路大成,則掌中可帶七路劍氣。修習者須有:十二經脈之內功,方可運用自如。否,恐不能發揮其真正威力。
此七路掌法依次為:孫法掌、吳法掌、劉韜掌、司馬掌、三略掌、尉繚掌、衛公掌。
形孤看了後,想到了配合劍法的《九鼎丹功》。永嗔道士為了修習《九鼎丹功》,差點成了瘋子。自己本是初學,還是不適宜練習。就把丹功的秘笈收了起來,開始研究《武經七劍》的招式,實則,莫形孤現已有“天山龍齒”,若再向費英東借得臥龍硃砂,就可雙管齊下,一併練成。
可是他生性單純,又對武功似懂非懂,所以沒有了這份想法。
莫形孤按照第一路的“孫法掌”的圖形,認真學習起來,但無人傳授,又沒有武功底子,只能按照圖形比劃。這時候,額亦都正好走來,看到了莫形孤正在練習武藝,就覺得十分好奇,他跟著痴論先生學過幾招功夫,但一看,形孤的身法、出掌都很是奇妙,就覺得此種功夫不凡。一時沒忍住,脫口喊道:
“好掌法,好掌法。”形孤抬頭一看,原來是小書童,就問道:
“小兄弟也懂武功?”
額亦都一臉驕傲,道:
“那還用說?”說完就使了個招式,跳到了莫形孤身旁,耍了一套“顏回掌”。這套掌法,是痴論書生傳給他的,並不是什麼高超的武學,而是一套強身健體的武術。形孤也不懂好壞,就看他打的相當熟練,不由得誇讚起來。
小書童既然也會武功,形孤就請他一起參閱“武經七劍。”額亦都心中樂開了花,他一直十分熱衷練武,開始煞有其事的說道:
“哎呀,妙啊!妙啊!莫大哥,這就是那瘋道士的武藝,不過你看這第一路掌法,教人將丹田之力,經六處穴位,凝於掌間出力。你沒練過內功,何來的丹田力。你要如何練得?”
“我也看到了此處,所以就照著圖形去練,只能先修習招式。”
“原來如此。可如果照此下去,這套武功的精髓你可難以領悟了。”額亦都說到這,突然大叫了一聲,喊道:“有辦法了。”
他讓莫形孤別動,之後,雙掌放於前胸,將自己的內力凝聚以後,用手掌拍向形孤後背,緊跟著,形孤就感到一陣暖流自背部流入腰間,而後進入小腹。片刻的功夫,額亦都收住真氣,說道:
“莫大哥,我向你體內,輸送了一點真氣,可這點內力,無甚大用,唯獨可幫你修煉這套掌法。但想練得如同老道一樣厲害,還得靠深厚內力配合。”
形孤聽後驚喜,就說道:“額亦都兄弟,真是萬分感謝,我這裡有一套內功,我聽老道講過,如果修習到最後一層,兇險非常,不如你拿去先看,只要別練這最後一路的手少陰心經,應當也無大礙。”
額亦都接過秘籍,看了兩眼後,拍著大腿驚歎:“此乃了不起的內功心法,主要是修煉十二經脈的要訣,衝破一處經脈,功力就可增強一分。要是練成了十二路,不只是經脈盡通,內力也可大增,簡直可以馳騁江湖了!”
小書童也是千恩萬謝,兩人就按照各自的武功書籍,專心研究起來。
中午吃飯時,形孤又去費英東房中探望,他仍舊像個活死人一般躺在床上,形孤嘆了嘆氣,就又推門出去了。這兩日,府中之人多來詢問,可建州之事,又怎好說的出口呢。
一連過了數日,莫形孤每日刻苦練武,額亦都也是勤奮研習,就在這日清晨,費英東第一次走出了房門,來到練武場中。形孤看他蓬頭垢面、神情恍惚。就放下手中的典籍,坐到旁邊陪伴閒聊,這樣又過了十幾天,形孤除了練武,就是和英東說說話。他的精神,也逐漸恢復了起來。
一月之後,三人開始共同習武,自始至終,莫形孤沒再提建州的事,但是他隱隱約約的覺得,此事不會簡單而了。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白駒過隙之間,已經是兩年過去。
喜歡金明闖請大家收藏:()金明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