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燕民退往唐國避難,堅壁清野,不要給魔教和雪國人留下一點有用的東西。死者一律火葬,來不及火葬也要找一根長釺,從死者鼻腔穿入攪碎大腦。以免死者屍身為魔教所用,將來親人再見時,刀戈相向。
燕國王位傳給公子夜華,其他夜氏王族將死戰不退,以謝萬民。
龐大的人口遷徙開始了,在唐國的威壓下悲劇了數十年的燕人,突然爆發出難以想象的能量和感人情懷。
讓婦女和孩子先走成了燕人絕大多數的共識,北方數郡逃不出來的百姓盡皆就近依託防禦,死戰到底。
一個邊軍的同袍在他身邊倒下,而這個燕人最後為他做的一件事竟然是砍下了他的頭顱,相比之什麼虛無縹緲的留個全屍什麼的。不讓這具身體日後成為一個沒有感情的殭屍,大概更有尊嚴一些。
這個士兵沒有存活了太長時間,甚至都沒有人來得及記錄下來他是第一個這麼做的燕人。但是,他的這個選擇卻瞬間傳遍了燕地,在戰場上蔚然成風。
在燕國的大地上,無數壯烈男兒在沙場上慷慨激昂的吼道。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被圍困在村莊,小鎮,城池裡的燕人,不知何時便學會了同一首歌。在打退了一陣雪國人的進攻,或者穩住了一陣殭屍的攻勢之後。甚至是防線崩潰,即將身死的時候。燕人所在的地方都會響起這首歌。
“踏破頭顱兮,生死立判!”
“壯士一去兮,不再南看!”
“我先去,你再來。”
“我先戰,你再來。”
“我先死,你再來。”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我已去,你快來。”
“我已戰,你快來。”
“我已死,你快來。”
“我已死,你快來。”
燕國大地上,雪國大軍所過之處,戰火遍地。堅壁清野的大火也格外旺盛,而代表人類生活的燈火,卻一下子消失了。
從天空中看下去,真有一層黑色的幕布慢慢從大陸的北方掩蓋下來之感。
......
......
......
這首詞也是引用,略改編,有知道出處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