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轉學生接到薄薄的兩頁考卷,第一時間翻看試卷題目,有的歡喜有的愁,林一一刷刷幾筆填上名字,舉手:“老師,我把我會的做完了。”
嚴主任一記鋒利的眼刀甩過,眼神暗示:“這麼簡單也不會,留你何用?”
林一一默默收回自己的手,乖乖低頭搜尋自己能做的題目。眾人看到這個一戰即退的先驅者,頓時偃旗息鼓,紛紛跟著奮筆疾書,管他會不會,先寫上名字再說。
後期節目組給八位嘉賓低頭做題的表情紛紛打上表情註解:
全憑本能做題的羅沙沙,編輯曰:學霸,就是輕鬆駕馭各種疑難雜症;
開始偷看隔壁的韓睿,編輯曰:我這雙矯情的手作曲可以,做題太難;
同樣偷看隔壁的鄭雅,編輯曰:隔壁有磁力,管不住我的小眼神;
臉上開始逐漸顯露難色的吳一紳,編輯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下甘拜下風;
沒什麼指望開始玩筆的林一一,編輯曰:筆仙筆仙,告訴我,答案到底是什麼?
咬著筆滿臉糾結的袁磊,編輯曰:這塊肉太柴,嚶嚶,我的牙咬不動;
一籌莫展不停擦汗的老大姐孟雅芳,編輯曰:想不到我半生戎馬影視劇場,一朝淪陷在這張小小的試卷上;
沒看題在看筆明顯走神的周海,編輯曰:怪我不羈嚮往自由的靈魂。
“好了,十五分鐘時間到,同學們交卷。”講臺上嚴主任低頭瞄了眼手錶,敲了敲桌子提醒道。
坐在第一個的韓睿自覺的起身幫忙收卷,邊收邊比對答案。吳一紳和林一一小聲詢問韓睿自己不確定的題目答案,確認答錯了低聲哀嚎。
見韓睿將收好的試卷整齊的碼放在講臺桌上,嚴主任將手中的第二份試卷交給韓睿示意分發下去:“接下來考試大家可以自由討論,但考試時間還是十五分鐘。”
第二張試卷就一張紙,a4紙上只有一道計算題,題目是一家飲料商家正做促銷活動,一瓶飲料5元錢,假如集齊4個瓶蓋或者2個空瓶即可兌換一瓶飲料,現在給你20元錢,理論上你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飲料?
擅於理財的孟雅芳率先在腦中進行換算,積極的跑到講臺黑板上給大家演練換算,臺下嘉賓積極響應,最終幾人得出結論:“11瓶。大家快寫答案,是11瓶。”
倒是同樣精於生活開支的鄭雅有不同的觀點:“我感覺還可以有更多,我也來試試。”說著鄭雅上臺拿起粉筆就是一通計算,前面與大姐的計算方式相同,直到鄭雅突然提出:“其實我們可以找人借啊,比如說我找周海借了2瓶,2瓶空瓶又兌換一瓶,一直兌換到剩下2瓶,留著還給周海,這樣算下來,我們就可以喝到16瓶了。”
聽到借的假設,羅沙沙表示漲了見識:“竟然可以借?”
同樣疑惑甚至質疑的正直的袁磊道:“但是既然可以借飲料,那不是也可以借錢嗎?這樣能行嗎?”
“有道理,有借有還,只要可以還得上,這樣算也對,既然是理論題了,就是可以假設的。”同樣思維開拓的林一一難得贊同了不是己方陣營的觀點。
一如以往支援鄭雅的周海拍著桌子笑開了:“雅姐,感情你是將自己日常的生活經驗用到了題目上了,平常你家裡缺了什麼可不都是借的麼,難得你這次有借有還,果然是理論題啊。”
被周海揭穿老底的鄭雅爽朗的笑道:“這不是朋友們的品味太好,太符合我家裡的裝修了嗎,我這也是擔心買不到一模一樣的,乾脆就先拿你們的湊湊,以後碰到一模一樣的再買來還給你們麼。”
一句話摳門得大家都一同笑開,連臺上的嚴主任都側頭掩飾笑容,回頭咳嗽一聲:“大家抓緊時間啊,就剩下2分鐘了,抓緊填答案。”
八位嘉賓你來我往的徘徊在兩個答案之間,最終除了孟姐和袁磊選了11瓶,其他六位認同了16瓶的觀點。
交卷快,嚴主任現場批卷也快,八位藝人轉校生有六位已經多年沒有感受到這種緊張等待成績的學生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