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林戰將基礎劍術的另外十二式一一展開,皆是無比精妙,他將其要訣傾囊相授,並沒有半分保留。
易子軒聽的如痴如醉,看的莫名興奮,待到劍十四式講完,林戰便又盤坐下來,不再說話,其他少年這才從痴迷中醒來。
一個個少年也未曾料到如此簡單的基礎劍式也有如此威力,他們修為不高,但是眼界卻還不算低,自然能夠看出林戰不過只用了一分力,卻做到了三分力,甚至五分力也辦不到的事情。
力量自然是越強越好,但如果無法掌控於心,信手拈來,終究還是落了下乘。
或許他們能夠一掌打斷小腿粗細的樹木,勉強也能揮劍刺中樹葉,卻無法做到像林戰這般得心應手,一劍刺出的劍痕能夠與樹葉的葉脈不差分毫。
這便是差距了。
少年們彷彿看到了另外一個新世界,心情很是激動,紛紛著手演練劍十四式,甚至有兩個少年對戰,觀察彼此的不足之處,並加以完善。
“劍十四式的確不簡單,但是更加不簡單的是林戰大叔,他出手十分自然,並沒有刻意的去做,有戰法第一重,舉輕若重的感覺。”
其實劍術許多人都學過,只是很少有人會專注於基礎劍式,那對於他們來說太浪費時間,像林戰這般精通的更是寥寥無幾。
但易子軒曾經學過拳。
在十歲那年被檢測出無法修煉之後,易子軒雖然很茫然,卻也沒有怨天尤人,他一邊和雲姨翻閱古書藥方,一邊偷偷練拳。
他身體很瘦弱,與同齡人差的很多,沒辦法練刀斧棍棒之類需要一定力量的武器,哪怕是劍走輕靈,他揮舞幾下就會氣喘吁吁,汗流浹背。
他也不知道怎麼找到那本破破爛爛的秘籍的,上面記載了一門叫做猛虎壯骨拳的拳法,不是很高階,可以說很基礎,但對於當時的他來說,已經足夠了。
他修煉拳法,只為強身健體,哪怕只是起到一點活絡筋骨的作用,那也穩賺不虧。
易子軒並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柳展夫婦,他們為了自己的病情已經忙的焦頭爛額,易子軒實在不願意再去勞煩兩人。
不知是易子軒悟性極高,還是拳法的確簡單,這門猛虎壯骨拳他一旬入門,三月純熟,半年後開始融會貫通,招式銜接無礙。
之後又進入心領神會之境界,水到渠成,可謂身拳合一,意指臂使。
三重戰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之前還有招式五境,分別是初窺門徑,爐火純青,融會貫通,心領神會,入神得髓。
無人知曉的是,易子軒是靠著怎樣的毅力才做到這一步。
只不過他始終無法壯大氣血,力量不足,打起來軟綿綿的,又加上一個月前他就陷入了瓶頸,無法突破入神得髓,最近才沒有練習。
但是就在剛才,易子軒突然發現林戰演練劍十四式之時,很明顯的展露了許多身體的發力技巧,與猛虎壯骨拳中所包含的技巧不謀而合。
這或許並非是巧合。
故而易子軒並沒有立即試著演練劍式,而是繼續思考,心道:“劍,乃是身體之延伸!想要將劍用的好,首先要將自身掌握好,如果只練劍而不練身,又豈能瞭解劍術之精義。”
“所以我若要學劍,便要先練拳,或者說用練拳的方式來掌控身體的力量,待到身體手臂拳腳靈活無比,發力自如,學起劍來方才事半功倍。”
過了一會兒,易子軒領悟的差不多了,便開始練拳。
他擺開架勢,虛領頂勁,頓時便覺得有一股清氣升起,虛達於百會穴,濁氣下沉,精神振奮,原先的一些疲勞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
易子軒心中一喜,接著含胸拔背,開胯屈膝,胸脯微含,令兩肋微束,腰勁自然下榻,周身氣血執行加快,暢流無阻。
他的氣血在經脈之中奔騰,漸漸發出山溪流淌之聲,愈發變大。
在一群練劍的人裡面練拳的確有些奇怪,但林戰都沒說什麼,他們自然不會多管閒事。
林戰未曾言語,卻把目光投向易子軒,他早已看出易子軒已經打通了經脈節門,氣血旺盛,略顯單薄的身軀之下隱藏著強大的力量。
這自然強烈引起他的興趣。
易子軒對周圍的目光恍若未視,幾套猛虎壯骨拳打下來,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提升了一大截,他自忖準備的差不多,便走到演武場的兵器架上,取了一柄精鋼劍回來。
這樣一來,就更沒有人關注他了,所有人都忙著練劍,不會分心他顧。
而易子軒演練的劍十四式與林戰所演練的大不相同,不僅沒有絲毫精妙之感,反而顯得極為笨拙,錯漏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