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長?在聊什麼呢?”
已經下課,之前兩位坐在前排的副班長自覺靠攏,其他同學也隱隱坐到了高雲的周圍。
有一位外表清純的女孩也坐在不遠處,高雲記得她名字叫魏茜,是陳文琪的舍友,也是和她發生矛盾的那個,此時正在用略帶妒忌的眼神地看向陳文琪。
“在聊這部電影。”
高雲的在兩個女孩身上來回掃視一下,思索道:“這部電影導演是義大利人,徐昊峰老師在講解這部電影時,認為瑪蓮娜代表的不是一個女人,而是義大利,這片導演和從古至今所有義大利人民生長的家園,美麗又飽受摧殘,最後迴歸平淡,而男主是導演作為一個義大利人的視角,不管女主變成什麼樣,他都愛著她,愛著永遠美麗的祖國。其中這些深層的含義,我覺得很透徹。”
“但對男主的剖析可能是時間原因不是很多,解析的過於簡單。”
陳文琪翻開前幾頁筆記,只見上面寫著幾個關鍵詞,是影片中男主的一條成長線,少年從“物慾”腳踏車、長褲,到“情慾”,到“抑欲”寫信祝瑪蓮娜幸福心理上的一個成長。
蔣盼秋看了兩眼,便道:“還好吧,挺細緻的。”
“只是流於電影表面,挖掘的不夠深,不夠廣。”
高雲道:“這部電影拋去徐老師剛才解析的不談,也講了一個孩子結束青春期,步入成年早期。由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轉變為面臨親密對孤獨的衝突的過程,我們班的大多數人都處在青春期這個階段,還並未進入成年早期。”
“啊?”
“我們和那小男孩一樣?不會吧!”
同學們小聲議論,有的不以為然。
陳文琪則豎起耳朵,悄悄拿起了圓珠筆,她想知道這句剛才評價過自己的,既彆扭拗又口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21表演班的學生都圍坐了高雲的周圍,畢竟晚上約好放學後一起聚餐,其次也想聽聽班長能在徐昊峰課後說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
高雲環視一圈,自覺此時該發揮心理委員的職責了,開口道。
“愛利克·埃裡克森,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成為心理社會發展。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
“埃裡克森認為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或者說是“危機”、也可以說是“中心問題”,中心問題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當任務得到恰當的解決,就會獲得較為完整的同一性。核心任務處理的不成功或者是失敗,則會出現個人同一性殘缺、不連貫的狀態,不利於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同學們都聽呆了,以一種不明覺厲的仰望表情看向高雲。
“說的是什麼?”
“這些話我都能聽清,但就是聽不懂……”
“我懂了,好像又沒懂。”
“不管了,記下來再說,開啟錄影模式,班長繼續!”
聚集的人越來越多,除去剛剛下課離去的大一新生,走廊外的“學長學姐”也進入了教室內湊熱鬧。沒一會兒的功夫,20級表演班的部分學生以張子風為首也走進了教室旁聽,人多得就彷彿沒下課似的。
“來了?等我一會。”
高雲和小二風打個招呼,繼續化身老師則繼續解說。
“嗯嗯。”張子風連連點頭,好奇地看看人滿為患的課堂不知道什麼情況。
怎麼,不是下課了嗎?不去聚餐了?
不過隨著高老師的授課,她們這些新來的也沉迷其中……
高雲所說這整套理論叫‘埃裡克森人生髮展八階段理論’。
八個階段是以不變的順序依次出現的,而且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因為它們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不過每一個階段是否能夠順利度過則是由社會環境決定的。
只要是處於現代社會,隨著年齡推移,任何人都會經歷這八個心理階段,但有些人會提前完成進入下一階段,有些人會延期償付,還有些人可能窮極一生就卡在了某個階段,不能推進。
提前和延期都沒什麼,怕就怕卡主不動。
剛才高雲對陳文琪所說的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通常來講是12~18歲,這個相信沒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