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皇太後知道風九幽的武功很不錯,醫術也甚是了得,可她說到底也不懂巫術啊,倘若在北國之都有人欺負她,害她,她豈不是毫無還手之力,所以,皇太後發自內心的不想她嫁到北國之都去,更不想人為刀俎她為魚肉,任人宰割。
想到自打女兒死了以後,外孫女就上了雪山之巔,那裡常年冰雪不化,冷的人直打哆嗦,再加上外孫女一出生就身中劇毒,更是受盡了委屈和苦楚,如今好不容易過去了,下了山,回了家,可才不過短短的數月,不過短短的數月而已啊,他怎麼可以那麼狠心的把她嫁到北國之都去呢,還有風青山,他是死了嗎?
再怎麼偏心,再怎麼不喜歡,風九幽也是他的親生女兒啊,他怎麼可以眼睜睜的看著她嫁去北國之都而不聞不問,不做任何的阻止呢,更何況這又不是什麼小事情,這關繫到她一生的幸福啊,他怎麼能任有皇帝肆意妄為,他怎麼可以如此冷血無情。
父親,他對得起這兩個字嗎?他還算是人嗎?
越想越難受,越想越心酸,越想越覺得對不起死去的女兒,皇太後一怒之下就大鬧了皇宮,不再跟皇帝有半分的客氣,開誠布公的說起了當年之事,並且以某些事來要挾他,命他即刻下旨退婚,取消兩國聯姻。
剛開始皇帝並不就範,可他萬萬沒有想到退居後宮多年,又吃齋唸佛多年的皇太後,竟然還有那麼大的本事,不但有先皇另立其他皇子的遺詔在手,還有一些厲害的武功高手,僅僅只是幾招之內就制服了他的人,讓他不得不聽命於她。
本想著口頭上先答應再說,那想到薑是老的辣,皇太後只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小伎倆,不但逼著他馬上寫出聖旨,還沒收了他的玉璽,並且直接召人進宮立刻去追風九幽。
不過,皇太後千算萬算,千防萬防,還是沒有防住尚君墨,本想著突然悔婚肯定會引起北國之都的不滿,說不定還會大動幹戈,所以,她才讓尚君墨領兵前往的,可沒有想到他也是一肚子壞水,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準備算計風九幽。
尚君墨帶著聖旨離開京城以後,皇太後就放了皇帝,說到底還是兒子,打斷骨頭連著筋,皇帝可以無情,她卻不能無義,畢竟他是她的兒子,也是同一條船上的人。
顏面盡失讓皇帝怒不可揭,他決定報複皇太後,讓她這個老太婆知道整個皇宮中到底是誰當家,誰做主,知子莫若母,皇太後早就做了防備,為了孝子之名他不敢明著來,只有背後耍陰招,派人刺殺皇太後,可誰知他的人根本就近不了皇太後的身。
一計不成,再來一計,鬼迷心竅的皇帝準備給皇太後下毒,可他又失敗了,皇太後壓根就不吃他送來的東西,就連膳食也是自己的小廚房裡做,以致於三番五次的行動都失敗了。
無計可施,拿皇太後一點辦法也沒有,皇帝氣的頭疼,日夜難安,覺得不出了這口惡氣,實難消他心頭之恨,後來他身邊的大太監有點看不下去了,就安慰他說,追回風九幽也好,雖然會失了五座城池,卻能得到風家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金玉樓,頗為劃算。
皇帝仔細那麼一想的確也是,百年風府雖已倒,可金玉樓並沒有消失,最主要的是風家主子死的死,失蹤的失蹤,如今只剩下一個風九幽,倘若把她追回來,他就不相信她不知道金玉樓在哪裡,所以,思來想去的琢磨良久以後,他釋然了。
想著以後的日子還長,與皇太後之間的賬可以慢慢算,再加上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有了風九幽也就等於抓住了皇太後的命脈,以後只要風九幽在京城一日,她就絕不敢再威脅自己,就這樣,皇帝為了風家富可敵國的金銀珠寶,也為了不再受皇太後的威脅,開始支援追回風九幽,取消兩國之間的聯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對於皇帝的一再打壓和收權,太子的危機感日益加重,也忐忑不安,再加上皇後無意中又發現太子買兵之事已經被皇上知道了,也從皇帝身邊的太監口中套出了口風,知道皇帝已經起了廢太子之心,而且近日就會頒下聖旨,母子二人一商量,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為強,恰好,這時尚君墨也領兵離開了京城,正是天賜良機。
很快,皇後就命自己的心腹太醫給皇帝下了毒,令其看上去就像是一下子突發重疾,昏迷不醒,然後他們母子開始一步步的控制後宮,控制滿朝文武和整個京城,可誰知,就在一切進展的很順利時,半路殺出了個程咬金,四皇子尚榮軒偷偷的聯絡鎮遠將軍,命其帶兵即刻趕往京城護駕。
鎮遠將軍並不與任何人為伍,也不參與皇子們的爭鬥,但他卻對皇帝忠心耿耿,所以,在查證以後馬上就帶兵入了京城,皇後和太子雖然事先也調集了兵馬,卻不是他們這些長年徵戰之人的對手,很快就敗下陣來,四皇子尚榮軒也隨即冒出了頭,先是以皇後和太子密謀造反之罪將其斬殺,再命鎮遠將軍派兵守住整個京城,而白羽衛以及禁衛軍也聽他號令,就這樣,他堂而皇之的成了昌隆的新主人。
太子一死,追誰他的朝臣立刻倒戈成了尚榮軒的追隨者,而一直跟著尚君墨的朝臣們,也因自家主子不在,想要活命,不得不臨時以他為尊,不過,即使這樣,四皇子尚榮軒還是殺了好些個朝臣,大多都是尚君墨的心腹,肱骨之臣。
不管是奸佞之臣,還是忠臣良將,都不可能做傻事,更不可能拿著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開玩笑,明知不可為而為知,故,在四皇子的殺伐果斷下,他很快就把整個京城以及皇宮掌握在了手裡,他也很快就控制住了其他的皇子,而皇太後則依舊被禁足在自己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