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4年中英協議簽署後,上市公司遷冊成風,到1994年的10年間,遷冊的上市公司達到210家,佔到香江上市公司總數的4成,可怕的體量。
其中,很多公司還挺有影響力,比如連卡佛、富豪酒店、世紀城市、華人置業、鷹君地產、麗新發展、大昌地產、德昌電機等等。
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怡和集團,前後有六家大型上市子公司遷冊百慕大。
這段時間瘋狂的對外投資潮、移民潮,大大加速了香江資金外流,對這一時期香江經濟長遠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深遠的不良影響。
這些公司,遷冊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加快海外投資比重,降低在香江的資金比重,慢慢把資金挪出去。
上市公司這些做法,跟香江證監當局肯定發生矛盾,雙方持續角力,怡和集團提出“上市豁免”條款。
出發點是說公司遷冊只是保障公司利益,證監當局不應干預,不應把已遷冊公司納入當地法律監管之下,否則過度監管,上市公司的“外國護照”會失效。所以提出“上市豁免”,就是在香江上市的公司,只要遵守香江法律和相關條例,對於沒有法律約束力的上市規則或收購合併準則等,要求豁免遵守。
嗯,大概就是我想讓你管的,你就意思意思,我不讓你管的,別管我。
這種態度,證監當局肯定不爽,然後鬧出“怡和震盪”,引發整個香江股市下挫。
此刻,太平山,某別墅。
李澤矩放下餐具,用餐巾擦擦嘴,“父親,怡和置地的股價又下跌了1塊錢,如今只有不到9塊,我們是不是出手?”
李嘉誠放下手上的報紙,摸著光滑的額頭,沒有回應兒子的話,“我們之前,沒有走漏風聲吧?”
報紙上,正是這段時間新聞的精選,幾家中資公司瘋狂言語攻擊怡和集團。怡和集團這麼大一頭獅子,自然不會跟蚊子計較,幾個小公司就是看重這一點,肆無忌憚。
不過事情在李嘉誠看來,味道完全不同。他已讓人查出,這幾家公司的廣告運作,由朱家鼎的靈智廣告運作,算是香江有數的廣告公司。
而這些公司背後站著的人,就是周峻。他並非不理智,唯一的可能,就是趁機做廣告,迅速壯大幾個小公司。或者引起李嘉誠這些人的注意,為幾家小公司注資。
李澤矩也知道這事,還在意外,周峻怎麼連他們準備出手收購怡和置地的訊息都知道,還對外宣傳,算是為長實集團們開了頭,讓他們的收購計劃提出,不會太過突兀。
“沒有,我也問過新世界和恆基兆業那邊,他們都是守口如瓶,只有幾個高管知道。”
“一葉而知秋,這人不簡單。”李嘉誠露出微笑,“不管收購怡和置業這事成與不成,周峻都算丟擲橄欖枝。我準備投桃報李,你覺得怎麼做才好?”
李澤矩有點意外,父親竟然這麼看重周峻,這,連見面都沒有過,就打算扶持他。不像李嘉誠平常的作風。
“父親您的意思?打算注資控股?”
“控股倒是不用,注資即可。我相信周峻會收下我這份好意。”李嘉誠合上報紙,“這件事,你去安排。如果你有時間,可以跟他見見面,試探下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