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古氣與色彩的關係最大。
表現古氣的色彩明度較低、純度較高、厚度較厚、既有暖色亦有冷色。
常見的古氣色調有棕紅、暗紅、紫紅、古銅黃、銅綠和黑色等。
色彩,是表現古氣的最重要因素,其次為石膚光澤。
具有古氣色調的雅石,無論是何種形態,古韻依然存在、感人。
光澤:由於受色調的影響,一般純度高而明度低的色彩,其光澤柔和而幽暗,即使石膚非常厚重光潔亦是如此。
幽暗柔和的蠟質光澤與醇厚古舊的色調配合,古味尤為凝重。
紋樣:類似青銅的浮雕紋樣、秦磚漢瓦的紋樣、老宅門窗或傢俱等紋樣,很容易引起人們對古韻的形象聯想和追憶,是表現古味的很好的輔助因素。
尤其是蒼勁斑駁的紋樣,本身就充滿了古味。
原石所具備的自然條件因素的自然屬性,是表現古氣的物質基礎,然而,古氣並非是對原石表面皮色的簡單描述,而是對豐厚沉澱的民族傳統文化的回放與追憶。
“章老師,哪些石種有古氣?”
九龍沒有接觸過這類石頭,才有此一問。
“傳統四大名石:靈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多有此味,還有不少石器、古銅石等。”
章老師解釋完後,九龍迫不及待地繼續看下去。
清氣,是一種清新素雅的氣韻。
其形婉約、其質溫潤、其色清麗、其光明淨、其紋清爽。
因而,清氣與形、質、膚、色、紋均有一定的聯絡。
形態:構成清氣的形體稜線多為曲線,從簡潔、婉轉、圓順、柔和、流暢、綿長的曲線中,都能透出嫵媚和秀美來。
此外,原石形態中光潔、細膩、溫婉、流轉的石面,給人素淨明快的感覺,與嫵媚秀美的稜線配合得當,則更為寧靜、優雅、婉約。
質地:表現清氣的原石質地多緻密細膩,疏鬆粗糙的石質是比較難透出清氣來的。
而且柔和秀美的線條、素淨流轉的明快石面,多出自質地較為細膩的原石。
質地略欠緻密的摩爾石的線面固然柔美,秀氣有餘而清氣不足,與其質地有關。
比較有利於表現清氣的質地肌膚一般都細膩、溫潤、亮水、豐腴,其質膚與人具有較強的親和力。
過於粗糙的質地粗獷而野氣十足,雖可入清流,卻是另一番意味。
色彩:表現清氣的色彩多為冷色,如或濃或淡的綠色、白色,或者在以綠色或白色為基調的色調中,間有軟軟的鵝黃等。
表現清氣的色調都很清淡,而且沉靜內斂,清麗可人。
光澤:表現清氣的光澤不如寶氣那麼強硬,也不像古氣那麼深沉,其光澤的強度介於兩者之間,柔和、清純、明亮,既不張揚,也不沉悶,表現出一種清澈明淨的精神。
紋樣:表現清氣的紋樣瀟散、清爽、纖細,不像在古氣的表現中那麼渾厚、蒼勁。
因而,表現清氣的紋樣與疏密、長短、粗細、曲直以及紋樣色彩的濃淡、冷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