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也開心地笑了:“也許老天比較眷顧新人吧,中午我請客。”
邱師傅擺了下手:“你來上杭,哪有叫你淘錢的道理,這樣吧,到江濱路公園飯店吃個便飯,我請。”
九龍把眼光投向臘實,臘實哈哈笑著:“邱師傅沒把我們當外人,就隨他吧,下次到我們家,再請回去。”
九龍不再堅持,一行人把行當收拾好,便起身前去。
來到公園飯店,邱師傅點了上杭特色的魚板、白斬鴨、清蒸小母雞款待他們。
這些菜,都是九龍喜歡吃的,特別是魚板,選用鮮淨魚肉,剝除皮骨配以肥豬肉、地瓜粉、蛋清及調味品製成,裝盤後觀之如銀似雪,食之鮮香滑嫩,又稱雪花銀片,是九龍的最愛。
席間,邱師傅問九龍:“臨江樓去過嗎?”
九龍回答:“沒有,上杭也就是高考的時候來過,那時都在應付高考,哪有時間去。”
“噢,那就吃過午飯去溜溜,那邊還是不錯的。”
九龍想想也好,撿石頭也不急在一時,就去放鬆一下。
邱師傅在桌上挺客氣,招呼店家上客家米酒,被九龍拒絕了:“中午不喝酒,否則下午哪有精力做事?”
邱師傅也不勉強,吃完便飯,便帶他倆來到臨江樓。
臨江樓位於SH縣臨江鎮臨江路52號。
風景如畫的臨江樓,曾經是“廣福隆”貨棧舊址。
這裡先後設過酒店,經營過油、鹽、米、豆生意。
該樓佔地約300平方米,高三層。
九龍推開厚重的木門,映入眼簾的是個小巧的院子,兩旁碧樹掩映,迎面是一座三層的珠灰色樓房。
樓的底層和二層走廊前,上下各有3個石砌藻飾的拱形廊簷,遠遠望去,宛如六個巨大的花環鑲嵌在屋前,莊重清雅,不減昔日的風采。
九龍看到大廳上的介紹,才發現這是偉人住過的地方,難怪邱師傅要叫自己來看。
上面介紹,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朱、毛”紅軍多次到此,毛委員曾九次到上杭。
一九二九年十月,毛委員再次來到上杭,就住在臨江樓二樓的東廂房,當時毛委員正身患嚴重的瘧疾病,是由幾個赤衛隊員用擔架抬著,從永定合溪一路護送,來到剛解放的上杭城。
第二天清晨,毛委員佇立“臨江樓”二樓正廳前,迎著深秋勁風,望著汀江對岸漫山遍野盛開的菊花。
他豪情滿懷,抒寫了《採桑子·重陽》詞一首:
《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