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厲王找來相玉家進行鑑定,玉工認為這就是一塊普通的石塊,沒有什麼價值。
厲王非常生氣,認為卞和有意欺騙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腳,並把卞和驅逐出楚國。
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趕回楚國,又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武王,玉工仍鑑定為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腳。
又過了幾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繼位。
這時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獻給楚文王,無奈自己已是風燭殘年,又被砍掉了雙腳,行動很不方便,眼看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卞和便懷抱玉璞來到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不止,眼淚都流盡了,眼睛直往外滴血。
這件事傳到了楚文王那裡,文王派人問卞和:“天下被砍足的人很多,你為何哭得如此悲傷呢?”
卞和答道:“我並不是因為被砍掉雙腳而痛哭,而是因為明明是寶玉卻被誤認為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我是為大王哭泣,他是非顛倒,黑白不分啊!”
文王聽後,命人把卞和帶到宮殿,並使玉工當面剖開玉璞,果然得到一塊無瑕的美玉。
為了嘉獎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將此玉命名為“和氏之璧”,並把它奉為國寶而珍藏起來。
“和氏璧”發現的訊息很快傳到了各諸侯國,各諸侯國國君都想親眼看看這件寶玉。
公元前333年,楚國吞滅越國,楚威王因相國昭陽滅越有功,將和氏璧賜給了昭陽。
可就在這時,和氏璧竟失竊了,國寶的不翼而飛震驚了朝廷內外,人們紛紛尋找這件價值連城的寶玉,但終無結果。
人們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張儀,因為張儀當時正在楚國遊說,曾與昭陽一起飲酒,人們認為他有條件、有機會偷竊了和氏璧。
楚國人對張儀嚴刑拷打,張儀拒不承認,楚人無奈,只好將張儀釋放了。
張儀受辱後輾轉到了秦國,後來成為秦國的宰相,為秦國日後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
楚國為一件國寶損失了一個人才,這是他們所沒預料到的。
和氏璧銷聲匿跡幾十年後,突然有一天在趙國出現了,至於和氏璧是怎樣流落到趙國的,已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
趙惠文王時,一個名叫繆賢的宦官從某處購買到這塊玉,經玉工鑑定後,方知正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
趙王得知後,便將這件珍貴寶玉強奪去了。
趙國得到和氏璧的訊息很快傳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對這件稀世之寶產生了凱覦之心,就派人送信給趙王,希望用15座城來換取和氏璧。
趙王明知秦國想強取豪奪,但秦國勢力強大,怕得罪秦國招來滅國之災,只好派藺相如奉璧出使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