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蠟石又名龍王玉,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也有一種說法是此石原產真臘國(今柬埔寨),故稱臘石,這出處講法聽聽就好,也無從考證,當不得真。
黃蠟石屬矽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是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硬度6.5~7.5。
黃蠟石是嶺南石玩界廣為流行的石玩,是傳統賞石中質地最為堅硬緻密的一種,大者側身於四大園林名石之列,但質地稍嫌粗澀,小者堪與印石之王田黃相媲美,潤滑細膩,質勝於玉,久經把玩,包漿滋潤,極富靈氣,是握遊佳石。
由於其地質形成過程中滲雜的礦物不同而有黃蠟、白蠟、紅蠟、綠蠟、黑蠟、彩蠟等品種。
又由於其二氧化矽的純度,石英體顆粒的大小,表層熔融的情況不同,等而下之可分為凍蠟、晶蠟、油蠟、膠蠟、細蠟、粗蠟等。
黃蠟石以黃色為多見,其中以純淨的明黃為貴,另有蠟黃、土黃、雞油黃、蛋黃、象牙黃、橘黃等色。
以前一種說法是主要產於兩廣地區,其實現在才發現,只要火山噴發的地方,基本都有蠟石,因此全國各地都有,只是廣東東江沿岸玩的早,特別是潮州蠟石名聲在外,主要以玩觀賞為主。
黃龍玉是以二氧化矽為主的隱晶質礦物集合體。
通俗地說,黃龍玉是達到玉石級別的黃蠟石,其質地細膩、溫潤靈動。
其主色調為黃、紅兩色,兼有羊脂白、青白、黑、灰、綠等色。
有“黃如金、紅如血、白如冰、烏如墨”之稱。
具體說:黃的有金黃、蜜黃、蛋黃、雞油黃、橘黃、枇杷黃等深淺不一的黃色;
紅的有雞血紅、硃砂紅、豬肝紅、玫瑰紅、淺紅、水紅等;
白的有雪白、冰白等。
起初,黃龍玉只是2004年在滇省龍陵被發現的一種新玉種。
後來,只要達到隱晶質的玉髄級別的黃蠟石都可以統稱為玉,比方台山玉、金華玉等等。
老話說:“玉不琢不成器”,只有玉才能雕琢成器,而大多數黃蠟石則不能。
所以大部分黃蠟石只能作為觀賞石,只有極少數質佳者,也就是被稱作玉的才可以作為高檔玉料。
黃龍玉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矽白雲母等,另含有鐵、鋁、錳等金屬元素及40多種微量元素,但和水晶不同,並非單晶體,而是類似翡翠及和田玉的多晶複合體。
硬度與翡翠相當,摩式硬度為6.57,韌性好於翡翠,略低於和田玉,所以是非常適合雕刻的優秀玉石材料,黃龍玉自發現以來屢獲中國玉石最高獎天工獎和其他大獎。
現在,它已逐漸為人們所熟知、喜愛和收藏,成為時下最為火熱的三大優秀玉石之一,是繼新疆和田玉和緬甸翡翠之後,被發現的最為優質的玉種,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投資、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