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幾方小彩玉石磊在一起,邊上殘枝伸出,整個路面,鋪上白細砂,如同下雪效果,右面,一人物雙手緊緊抱住,一根釣具扛在肩上,似乎剛剛垂釣回來,整體給人一種蕭瑟之意。
“遠音”右江石(組合)、“天堂”右江石(組合)、“天歌”摩爾石、“仙逸圖”右江石(組合)這些情境小景,透過光與影的結合,確實體現了很好的主題,把小品石的小巧玲瓏之美表現的淋漓盡致。
徐師傅也做了更進一歩的解釋,他說:“不同的時空必將產生與其時代相契合的審美思想與造美形式。
“與過去相比,玩法從過去的單品孤賞到今天的情景組合,轉變觀念是每個愛石人所面臨的新課題。
“小品石置景是集趣味性,把玩性,和創作性於一體的全新形式,要求不僅對石頭所蘊含的各種資訊有較高的捕捉能力,更須要對自然,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與累積。
“常說造景先有景,'景'又是何物呢?並非名山大川才叫景。
“它可以是天邊的彩虹,也可以咫尺一陂荷香蛙鳴。
“一杯茶是景,一群人是景,一片落葉是景。
“這些源於生活的風景在眾多的小品石中都有熟悉的影子,你只須抓住它,在創作的過程中賦予你的思想,用心詮釋出生活中最感動自己的那一幕就可以了。
“有人說小品置景是過家家,不叫藝術,殊不知生活本來就是過家家,能把生活過精彩了就是藝術。”
給九龍印象最深的是,此種情景展示,已經把石頭和生活連在了一起,祟尚自然,即使沒有配座,也沒有給人不美的感覺。
這就是邕江流派賞石?
九龍覺得挺好,值得一試。
一路走來,九龍有個切身體會,每個地方的石種,都會出現不一樣的玩法,但萬變不離其宗,都離不開傳統文化的薰陶。
九龍想到羅總更喜歡大化石,可他拜的卻是喜歡玩邕江石的師傅,可見,藝術是相通的,羅總有很大的心胸接納不同的事物,九龍想起汀江九龍璧和汀江水墨石之爭,不免感慨,什麼時候,大家好好靜下來,欣賞汀江奇石的美,該有多好。
九龍仍有一個問題不解,既然柳州玩的都是紅水河大化石,彩陶石之類的,為什麼徐師傅仍堅持玩邕江石?
徐師傅笑笑:“其實我什麼石都喜歡,我我更喜歡右江石。
“廣西的水石,體現中庸平和,有水的痕跡,這個水的痕跡如此強烈,水的靈魂已經完全注入石中。
“水嘛,利萬物而無爭。
“每一種石,都有美的,美的種類又有很多。
“邕江石出水將近20年了,邕江石在未來絕對是主流的東西。
“這也是我多年總結出來的,一樣東西好不好,你是遮掩不住它的。
“像邕江石做的‘情境臺座’,很多生活情趣就在裡面,展演出來,它的價值一下子就出來,現在慢慢是個起步,以後會路子越來越寬。
“很多潮流的東西,開始也是一兩個人喜歡,到了一定的年紀,什麼都經歷完之後,就會發現一些東西膩,不耐品。
“我也發現,我現在喜歡的東西越來越破爛了,你看這塊石頭,這麼破,它藏的就是時光,就是故事,一個人很完美,我們覺得它很平淡。
九龍回答:“是呀,太完美會令人覺得不真實。”
徐師傅繼續說道:“我講的很多東西,就是自己有感覺的東西,這些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