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董卓、是袁紹、是天子的無能,還是他曹操的種種……
可實際剝開那層早已稱不上光鮮亮麗的外衣,王朝內部的腐爛已經開始散發出難以遮擋的臭味,膿水肆意橫流在田地間,在每個百姓的頭出因為百姓的原因,沒有辦法那麼堅定的選擇先帝時,曹操其實真的很能理解。
陸離是個言行合一的人,他當初說為了百姓,一直以來也真的是在為百姓做事,就比如說這種糧草上的事情,他從來不會為了討好曹操、增加自己的功勞,去選擇壓榨百姓得到更多的糧草。
他選擇的從來不是最低程度保證春耕可以進行,而是一種至少要保證春耕順利進行的度。
說實話,曹操有的時候都會産生一種實在不行先壓一壓,一切結束後不管是免稅還是如何,總能慢慢恢複過來的。
事實上陸離也有過這種想法,在他激進的恨不得能夠將一切阻礙迅速推平,助力曹操趕緊解決所有敵人的時候。
但是很神奇的,他們兩個好像從來沒有同時産生這種想法的時刻,所以一個總能被另一個勸住。
這種巧合,讓曹操有的時候都會懷疑,陸離真的有産生過這種想法嗎,還是透過産生這種想法度自己進行反向勸諫呢?
有還是沒有,這種事情重要也不重要。
如今的結果是好的,就已經足夠了。
非要深究緣由的話,有幾個人能夠經得住深究呢,你選擇我是因為我是你的心之所向,還是因為我能帶給你最大的利益?
如果是前者,你會為了我放棄唾手可得的利益嗎,你會為了我背棄你的家族嗎?
用陸離的話來說,有些事情看的深了,就是在考驗人性,而人性最是經不起考驗。
曹操以前不會深究這些,可是現在或許是心態變了,有的時候就忍不住深入地想,想有哪些人會支援自己,想有哪些人會反對自己,想自己最後會不會舉世皆敵,想自己死後會有怎樣的風評……
臣與君之間,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字之別,實際上隔著太多太多的東西。
尤其是由臣到君,跨越過程中需要得到的助力遠非簡簡單單的野心。
漢中、漢王、大漢……
曹操能夠得到漢中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他是幾方勢力中最強大的一方,張魯已知大勢難違,選擇剛剛發跡不久的劉備,選擇與他有著血海深仇的劉璋,還是選擇如今最為強大的曹操,這並不是一件很難的題目。
只需要幾場勝仗,只需要一位說客,只需要對方內部一定程度上的裡應外合,漢中就這般到手了。
眼看著曹操摘得了勝利果實,劉璋那邊本來有點變化的心思,倒是再度回歸了最初,而劉備呢……
劉備的軍隊從容撤退,看起來這場漢中爭奪戰,他們就是主打一個重在參與。
可實際上呢,對方還真的是玩了一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打漢中是明修棧道,甚至看似要打劉璋也是明修棧道的一部分,實際上劉備的擴充是向南的,巴郡以南的犍為郡,就這般在大家目光幾乎都放在漢中的時候,被對方給得到了,如今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對成都形成了半包圍。
當然了,得到了漢中,且擁有荊州的曹操,對劉備如今的地盤也是一個半包圍的情況。
劉備是如何在大半兵力都集中在漢中的情況下完成對犍為郡的攻取的,這份成功一方面是劉備軍中內部的統籌得當,妙計百出,另一方面也源於劉璋態度的搖擺不定。
實際上張松等人提醒過劉璋這方面的防守安排,然而劉璋只一心糾結著有關如何應對曹操,再加上他本人對於益州的掌控力度真的沒有那麼強,於是就這般再次被劉備撿漏成功。
劉璋,一款無意識助攻劉備的天使投資人。
如今,每當劉備得到一塊地盤,雖然不知道諸葛亮在其中出了多少力,但絲毫不妨礙陸離對當初未曾實踐完成的三顧茅廬的嘆息。
事實上不僅是益州,在向南的過程中,劉備那邊也試探性的對荊州武陵郡伸了伸手,只不過這邊可不存在什麼大的防守疏漏,再加上劉備那邊軍隊人數也好,糧草情況也罷,都沒有特別充裕,故而不曾成功。
得到漢中的曹操好像贏了,得到犍為郡的劉備似乎也沒有輸,孫權那邊針對江夏雖然沒有取得大的成果,但也不存在大的損失。
那麼在這場戰爭中大輸特輸的人到底是誰呢?
劉璋:……